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钻削加工及钻床论文--程序控制钻床和数控钻床论文

锥度微钻加工设备的伺服控制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页
    1.2 伺服系统的发展历程第8-9页
    1.3 交流伺服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第9-13页
    1.4 交流伺服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3-14页
    1.5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第14-16页
第2章 微钻加工设备的原理及其模型第16-27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锥度微钻加工设备的整体设计第16-17页
    2.3 锥度微钻加工对伺服系统的要求第17-18页
    2.4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建模第18-23页
    2.5 加工设备进给系统模型第23-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交流伺服闭环 PID 参数计算及仿真第27-38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永磁同步电动机闭环 PID 参数的设计第27-35页
        3.2.1 交流伺服系统电流环设计第28-30页
        3.2.2 交流伺服系统速度环设计第30-33页
        3.2.3 交流伺服系统位置环设计第33-35页
    3.3 系统仿真及其波形第35-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锥度微钻加工设备的运动控制第38-50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最小偏差法插补程序设计第38-45页
        4.2.1 二维直线插补程序设计第40-43页
        4.2.2 三维直线插补程序设计第43-45页
    4.3 三维插补的数据处理第45-48页
    4.4 反向间隙补偿第48-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锥度微钻加工系统硬件及软件的实现第50-65页
    5.1 引言第50页
    5.2 锥度微钻工作台设计第50-52页
    5.3 ADT-TP3340 运动控制器第52-54页
    5.4 系统整体接线图第54-56页
    5.5 锥度微钻加工程序结构第56-63页
        5.5.1 手动调整功能第57-58页
        5.5.2 参数设定功能第58-61页
        5.5.3 自动运行功能第61-63页
    5.6 实际加工零件结果第63-64页
    5.7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AM模型的大学生移动学习影响因素探析--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下一篇:民国早期大学训育研究(1912-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