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及管网可靠性因素分析 | 第16-25页 |
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16-18页 |
2.1.1 科学性原则 | 第16页 |
2.1.2 系统性原则 | 第16-17页 |
2.1.3 通用可比性原则 | 第17页 |
2.1.4 实用性原则 | 第17页 |
2.1.5 目标导向性原则 | 第17-18页 |
2.2 供热管网可靠性影响因素研究与分析 | 第18-24页 |
2.2.1 供热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0页 |
2.2.2 故障时用户室内最低允许温度因素分析 | 第20-21页 |
2.2.3 热网无故障工作概率指标因素分析 | 第21-23页 |
2.2.4 最大热源承担负荷比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供热管网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39页 |
3.1 供热管网可靠性评价指标研究 | 第25-35页 |
3.1.1 我国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分析 | 第25-27页 |
3.1.2 故障维修时间评价指标研究 | 第27-29页 |
3.1.3 建筑热储备系数评价指标研究 | 第29-34页 |
3.1.4 限额供热系数研究与分析 | 第34页 |
3.1.5 管网无故障工作概率指标分析 | 第34-35页 |
3.2 供热管网可靠性评价指标等级划分 | 第35-37页 |
3.2.1 针对影响故障时室内最低允许温度的各指标等级划分 | 第35-36页 |
3.2.2 管网无故障工作概率指标等级划分 | 第36页 |
3.2.3 供热管网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6-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供热管网可靠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9-46页 |
4.1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分析 | 第39-40页 |
4.2 供热管网可靠性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40-41页 |
4.3 敏感性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 第41-42页 |
4.4 供热管网可靠性各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2-45页 |
4.4.1 针对室内最低允许温度各指标的敏感度计算 | 第42-43页 |
4.4.2 供热管网可靠性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与分析 | 第43-44页 |
4.4.3 管网无故障工作概率指标权重的计算与分析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供热管网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 第46-56页 |
5.1 供热管网可靠性评价方法分析 | 第46-49页 |
5.2 供热管网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规范化 | 第49-51页 |
5.3 供热管网可靠性评价方法的应用 | 第51-54页 |
5.3.1 供热管网可靠性评价案例分析 | 第51-53页 |
5.3.2 提高该供热管网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 第53-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A | 第64-68页 |
附录 B | 第68-70页 |
附录 C | 第70-74页 |
附录 D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