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保密与通信安全论文--密码的加密与解密论文

多种应用环境下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的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1 传统的身份认证协议第16-17页
        1.2.2 单服务器环境下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第17-18页
        1.2.3 多服务器环境下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第18-19页
        1.2.4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第19-21页
    1.3 论文贡献与创新第21-23页
    1.4 论文内容安排第23-25页
第二章 基础知识第25-33页
    2.1 数学基础第25-26页
    2.2 密码学基础第26-29页
        2.2.1 私钥密码体制简介第27页
        2.2.2 公钥密码体制简介第27-28页
        2.2.3 EIGamal密码体制第28页
        2.2.4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第28页
        2.2.5 哈希函数第28-29页
    2.3 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设计与分析的相关知识第29-31页
        2.3.1 对攻击者能力的假设第29-30页
        2.3.2 常用的攻击类型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单服务器环境下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的研究第33-47页
    3.1 引言第33-34页
    3.2 Li等人协议的安全性和实现效率分析第34-39页
        3.2.1 Li等人协议的描述第34-37页
        3.2.2 Li等人协议的安全性和实现效率分析第37-39页
    3.3 基于椭圆曲线上离散对数问题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第39-45页
        3.3.1 协议描述第39-42页
        3.3.2 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第42-43页
        3.3.3 协议的实现效率分析第43-44页
        3.3.4 实验验证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多服务器环境下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的研究第47-85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相关协议的描述与分析第48-61页
        4.2.1 Lee-Lin-Chang协议的描述与分析第48-53页
        4.2.2 Tsaur-Li-Lee协议的描述与分析第53-57页
        4.2.3 Lee-Lai-Li协议的描述与分析第57-61页
    4.3 基于动态身份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一第61-69页
        4.3.1 协议描述第61-65页
        4.3.2 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第65-67页
        4.3.3 协议的实现效率分析第67-68页
        4.3.4 实验验证第68-69页
    4.4 基于动态身份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二第69-77页
        4.4.1 协议描述第69-73页
        4.4.2 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第73-75页
        4.4.3 协议的计算开销分析第75-76页
        4.4.4 实验验证第76-77页
    4.5 基于动态身份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三第77-83页
        4.5.1 协议描述第78-81页
        4.5.2 协议的安全性能分析第81页
        4.5.3 协议的实现效率分析第81-82页
        4.5.4 实验验证第82-83页
    4.6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五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的研究第85-103页
    5.1 引言第85-86页
    5.2 Kumar等人协议的描述及分析第86-93页
        5.2.1 协议描述第86-90页
        5.2.2 协议分析第90-93页
    5.3 满足用户不可追踪性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第93-101页
        5.3.1 协议描述第93-96页
        5.3.2 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第96-99页
        5.3.3 协议的实现性能分析第99-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103-107页
    6.1 全文总结第103-104页
    6.2 研究展望第104-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导引头钢丝绳传动张紧装置研制及加速寿命试验模型研究
下一篇:新型超声波钻探器驱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