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Catalogue | 第11-13页 |
绪论 | 第13-2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郑观应思想研究相关概述 | 第14-20页 |
第三节 主要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20-25页 |
第一章 郑观应新学思想的形成 | 第25-43页 |
第一节 郑观应的主要社会经历 | 第25-27页 |
第二节 郑观应新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27-31页 |
第三节 郑观应新学思想的主要载体:《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 | 第31-43页 |
第二章 郑观应的“重商”思想 | 第43-65页 |
第一节 “振兴商务”“以商立国” | 第44-47页 |
第二节 “习兵战不如商战” | 第47-53页 |
第三节 从“商战”到“商办企业”观 | 第53-65页 |
第三章 郑观应的“君主立宪”“设议院”的思想 | 第65-83页 |
第一节 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看法 | 第65-67页 |
第二节 效仿西方君主立宪和议院政治 | 第67-73页 |
第三节 推行内政改革 | 第73-79页 |
第四节 与康梁“君主立宪”思想的比较 | 第79-83页 |
第四章 郑观应的的教育思想和人才观 | 第83-95页 |
第一节 对科举制的批判与改革 | 第83-88页 |
第二节 推行学制改革 | 第88-89页 |
第三节 兴办职业教育 培养技术人才 | 第89-95页 |
第五章 郑观应的“防灾备荒”思想 | 第95-109页 |
第一节 灾荒频发的原因分析:既是天灾 又是人祸 | 第95-97页 |
第二节 郑观应防灾备荒的思想体系 | 第97-106页 |
第三节 郑观应防灾备荒思想的特点 | 第106-109页 |
第六章 郑观应的外交及军事思想 | 第109-129页 |
第一节 “师夷制夷”、“以夷制夷”和“夷约制夷” | 第109-113页 |
第二节 边防思想 | 第113-116页 |
第三节 海防思想 | 第116-129页 |
第七章 郑观应新学思想的地位 | 第129-145页 |
第一节 新学思想的演化 | 第129-130页 |
第二节 郑观应对新学思想的发展 | 第130-136页 |
第三节 郑观应新学思想的特质和局限性 | 第136-141页 |
第四节 郑观应新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 第141-145页 |
结论 | 第145-147页 |
附录:郑观应年谱简编 | 第147-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07页 |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07-209页 |
致谢 | 第209-2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