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毛蓬氯仿段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Abbreviation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1.1 藜科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12页 |
1.2 藜科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1.2.1 藜科植物中的化学成分 | 第12-20页 |
1.2.2 藜科植物的生物活性 | 第20-21页 |
1.3 叉毛蓬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1.3.1 生物学特性 | 第21页 |
1.3.2 研究动态 | 第21-22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叉毛蓬各段提取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 第23-32页 |
2.1 实验条件 | 第23-24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3页 |
2.1.2 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2.1 叉毛蓬各段提取物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2 总酚、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2.2.3 叉毛蓬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测定 | 第26-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2.3.1 叉毛蓬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提取率 | 第28页 |
2.3.2 总酚、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3 叉毛蓬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测定 | 第29-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叉毛蓬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32-43页 |
3.1 实验条件 | 第32-33页 |
3.1.1 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32页 |
3.1.2 植物材料 | 第32-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3.2.1 叉毛蓬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33页 |
3.2.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3.3.1 叉毛蓬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纯化 | 第33-35页 |
3.3.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5-41页 |
3.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叉毛蓬化学成分的抗菌、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43-52页 |
4.1 实验条件 | 第43-44页 |
4.1.1 仪器设备 | 第43页 |
4.1.2 试剂 | 第43页 |
4.1.3 材料 | 第43-4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4-47页 |
4.2.1 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测定 | 第44-47页 |
4.2.2 化合物的抗氧化性测定 | 第4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4.3.1 化合物的抗菌活性 | 第47-49页 |
4.3.2 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49-50页 |
4.4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5页 |
5.1 结论 | 第52-54页 |
5.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7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