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H5的科普移动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1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目的第7-8页
        1.1.3 研究起源第8页
    1.2 概念界定第8-9页
        1.2.1 H5第8页
        1.2.2 科普第8页
        1.2.3 移动微课第8-9页
        1.2.4 仿生学第9页
    1.3 国内外现状第9-10页
        1.3.1 移动微课的发展第9-10页
        1.3.2 H5技术的现状第10页
    1.4 基于H5的科普移动微课的理论第10-13页
        1.4.1 移动学习理论第10-11页
        1.4.2 非正式学习理论第11-13页
第2章 研究方案与实施程序第13-16页
    2.1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第13页
        2.1.1 研究对象第13页
        2.1.2 研究内容第13页
    2.2 研究过程第13-14页
    2.3 实施程序第14-16页
        2.3.1 前期分析准备阶段第14-15页
        2.3.2 移动微课设计开发与修改阶段第15页
        2.3.3 完成阶段第15-16页
第3章 关于《带你走进仿生学-仿生案例分享》课程第16-19页
    3.1 课程概述第16-17页
    3.2 教学大纲第17-18页
    3.3 教学内容与建议第18-19页
第4章 基于H5的科普移动微课开发技术与平台第19-25页
    4.1 H5开发模式第19-20页
    4.2 移动微课开发技术第20-21页
    4.3 开发平台对比分析第21-25页
        4.3.1 易企秀第21-22页
        4.3.2 MAKA第22页
        4.3.3 木疙瘩第22-23页
        4.3.4 iH5互动大师第23-25页
第5章 基于H5的移动微课案例设计与开发第25-55页
    5.1 移动微课教学分析第25-29页
        5.1.1 教学内容分析第25-26页
        5.1.2 学习者分析第26-27页
        5.1.3 学习环境分析第27-29页
    5.2 基于H5的移动微课的设计开发第29-45页
        5.2.1 移动微课教学方案设计第29-31页
        5.2.2 移动微课的脚本设计第31-38页
        5.2.3 基于H5的移动微课的开发第38-45页
    5.3 案例修改与应用第45-46页
        5.3.1 案例试用第45页
        5.3.2 案例反馈第45-46页
        5.3.3 案例修改第46页
    5.4 应用效果测评第46-52页
        5.4.1 测评概况第46-47页
        5.4.2 数据与分析第47-52页
        5.4.3 测评结论第52页
    5.5 基于H5的科普移动微课设计开发总结第52-55页
        5.5.1 教学方案设计原则第52页
        5.5.2 页面设计原则第52-53页
        5.5.3 基于H5的移动微课的资源选择注意事项第53-55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55-56页
    6.1 研究总结第55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A 章节教学内容与建议第58-60页
附录B 自主学习任务单第60-61页
附录C“鸟类为什么会飞行”基于H5的科普移动微课访谈提纲第61-62页
附录D 基于H5的科普移动微课应用效果的调查问卷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华简与先秦《诗》类文献研究
下一篇:赫伯特·甘斯的郊区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