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 第17-20页 |
1.4.1 研究难点 | 第17-18页 |
1.4.2 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碑帖与碑帖拓本 | 第20-30页 |
2.1“碑”的起源与发展 | 第20-21页 |
2.2“帖”的起源与发展 | 第21-22页 |
2.3“碑”与“帖”的区别 | 第22-24页 |
2.4 碑帖拓本 | 第24-27页 |
2.5 碑帖拓本的价值 | 第27-30页 |
第3章 碑帖拓本收藏的形式 | 第30-42页 |
3.1 国内碑帖拓本的收藏形式 | 第30-38页 |
3.1.1 皇家收藏 | 第30-32页 |
3.1.2 私人收藏 | 第32-36页 |
3.1.3 近现代的馆藏 | 第36-38页 |
3.2 海外碑帖拓本收藏的形式 | 第38-42页 |
3.2.1 海外馆藏 | 第39-40页 |
3.2.2 海外私人收藏 | 第40-41页 |
3.2.3 海外收藏的特点 | 第41-42页 |
第4章 碑帖拓本收集的标准和来源 | 第42-48页 |
4.1 碑帖拓本收集的标准 | 第42-44页 |
4.2 碑帖拓本收集的来源 | 第44-48页 |
第5章 碑帖拓本的入藏及保管 | 第48-62页 |
5.1 碑帖拓本的入藏 | 第48-58页 |
5.1.1 碑帖拓本的修补 | 第48-49页 |
5.1.2 铃印和题记 | 第49-56页 |
5.1.3 碑帖拓本的编目 | 第56-58页 |
5.2 碑帖拓本的保管 | 第58-62页 |
5.2.1 碑帖拓本的陈列 | 第58-59页 |
5.2.2 防散佚 | 第59-60页 |
5.2.3 防水火及虫蚀霉烂 | 第60-62页 |
第6章 当今碑帖拓本收藏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62-74页 |
6.1 当今碑帖拓本收藏所面临的问题 | 第63-66页 |
6.1.1 收藏形式上散乱,数量上难以统计 | 第63-64页 |
6.1.2 碑帖拓本的整理工作欠缺,利用率低 | 第64页 |
6.1.3 珍贵碑帖拓本的散佚,大量流向海外 | 第64-65页 |
6.1.4 碑帖拓本的损坏严重,保护与修复工作严峻 | 第65-66页 |
6.2 碑帖拓本收藏问题的解决思路 | 第66-74页 |
6.2.1 提高保护意识,制定合理的工作策略 | 第66-67页 |
6.2.2 开展对民间、海外碑帖拓本的征集工作 | 第67-69页 |
6.2.3 制定统一的著录标准,合理开展馆藏碑帖拓本的整理工作 | 第69-70页 |
6.2.4 建立、规范碑帖拓本收藏市场 | 第70-71页 |
6.2.5 增进与海外之间的交流,编制国内外碑帖拓本联合目录 | 第71-72页 |
6.2.6“原生性”和“再生性”双重保护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表:部分碑帖孤本收藏情况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