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表面蛋白EF3183对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XJ11部分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全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2-13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3页
    1.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第14页
    2.毒力因子第14-17页
        2.1 聚合蛋白(AS / Agg)第14-15页
        2.2 胞外表面蛋白(Esp)第15页
        2.3 微生物表面成分识别粘附基质分子(MSCRAMMs)第15页
        2.4 溶细胞素(Cyl)第15-16页
        2.5 透明质酸酶(Hyl)第16页
        2.6 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s)第16-17页
    3.耐药特点第17-19页
        3.1 β-内酰胺类耐药第17页
        3.2 氨基糖苷类耐药第17-18页
        3.3 糖肽类耐药第18页
        3.4 利奈唑胺耐药第18页
        3.5 达托霉素耐药第18-19页
    4.生物被膜(BF)第19-23页
        4.1 EPS与BF结构第19-20页
        4.2 胞外多糖第20页
        4.3 胞外蛋白第20-21页
        4.4 胞外DNA第21页
        4.5 表面活性剂与脂类第21-22页
        4.6 水第22-23页
第二章 试验内容第23-61页
    试验一 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表面蛋白基因的检测第23-29页
        1.材料第23-25页
            1.1 样本及菌株来源第23-24页
            1.2 试剂第24页
            1.3 引物第24页
            1.4 仪器第24-25页
            1.5 主要缓冲液和试剂的配制第25页
        2.方法第25页
            2.1 表面蛋白基因的PCR扩增第25页
        3.结果第25-27页
            3.1 表面蛋白基因的PCR检测第25-27页
        4.讨论第27-29页
    试验二 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EF3183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38页
        1. 材料第29-30页
            1.1 样本来源第29-30页
            1.2 试剂第30页
        2. 方法第30-31页
            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30页
            2.2 XJ11株羔羊脑炎粪肠球菌表面蛋白EF3183基因的PCR扩增第30页
            2.3 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EF3183基因的克隆及鉴定第30页
            2.4 XJ11株表面蛋白EF3183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0-31页
            2.5 XJ11株表面蛋白EF3183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第31页
        3. 结果第31-37页
            3.1 XJ11株细菌EF3183基因的PCR扩增与鉴定第31-32页
            3.2 XJ11株表面蛋白EF318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2-35页
            3.3 系统进化分析第35-37页
        4. 讨论第37-38页
    试验三 致羔羊脑炎粪肠球菌XJ11-Δ3183突变株的构建第38-45页
        1. 材料第38-40页
            1.1 菌株、质粒第38页
            1.2 主要试剂第38-39页
            1.3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39页
            1.4 仪器第39页
            1.5 主要缓冲液和试剂的配制第39-40页
        2. 方法 (按吴利先方法进行[116])第40-42页
            2.1 XJ11培养及基因组DNA提取第40页
            2.2 EF3183基因插入片段的PCR扩增及回收纯化第40-41页
            2.3 pTX4577-Δ3183的构建第41页
            2.4 电转化用E. faecalis XJ1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甘氨酸法)第41页
            2.5 电转化第41-42页
            2.6 同源重组株的鉴定第42页
        3. 结果第42-44页
            3.1 EF3183基因插入片段PCR扩增结果第42-43页
            3.2 重组质粒pTX4577-Δ3183的双酶切鉴定结果第43页
            3.3 突变株的鉴定结果第43-44页
        4. 讨论第44-45页
    试验四 E. faecalis XJ11-Δ3183在细胞粘附、侵染及脏器载菌量与野毒株的对比研究第45-52页
        1. 材料第46-47页
            1.1 菌株和实验动物第46页
            1.2 主要试剂第46页
            1.3 主要仪器第46页
            1.4 主要试剂的配置第46-47页
        2 方法第47-48页
            2.1 HeLa细胞粘附与粘附抑制试验第47页
            2.2 RAW264.7 侵染试验第47-48页
            2.3 小鼠心、肝、脾、肾载菌量的测定第48页
        3. 结果第48-50页
            3.1 HeLa细胞粘附与粘附抑制试验第48-49页
            3.2 小鼠RAW264.7 细胞侵染试验第49页
            3.3 小鼠载菌量测定结果第49-50页
        4. 讨论第50-52页
    试验五 E. faecalis XJ11-Δ3183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研究第52-61页
        1.材料第52-53页
            1.1 菌株第52页
            1.2 主要试剂第52-53页
            1.3 主要仪器第53页
            1.4 主要试剂配置第53页
        2.方法第53-54页
            2.1 96孔板定量检测法(polystyrene microtiter plate assay)检测BF形成量第53-54页
            2.2 BF形态结构的观察第54页
        3.结果第54-59页
            3.1 BF形成量的测定结果第54-55页
            3.2 BF形态结构的观察第55-59页
        4.讨论第59-61页
全文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录第73-74页
作者简历第74-75页
附件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千金子中抗肿瘤成分的分离及药理学研究
下一篇:增程式电动车驱动行驶能量综合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