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基于社区类型的西安城市居民职住分离差异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社会背景第12-13页
        1.1.2 理论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页
        1.2.2 实践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论文特色与创新第17-19页
    1.6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0-30页
    2.1 理论基础第20-21页
        2.1.1 空间失配理论第20页
        2.1.2 过剩通勤第20-21页
        2.1.3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第21页
    2.2 国外职住平衡研究进展第21-25页
        2.2.1 职住平衡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第21-23页
        2.2.2 职住平衡的测度与方法研究第23页
        2.2.3 职住分离机理研究第23页
        2.2.4 职住分离研究地域划分第23-24页
        2.2.5 职住平衡与城市通勤研究第24-25页
    2.3 国内职住平衡研究进展第25-29页
        2.3.1 职住平衡理论综述与总结第25-26页
        2.3.2 职住平衡的实证分析第26-27页
        2.3.3 职住平衡与居民通勤行为研究第27-28页
        2.3.4 职住平衡模型分析第28-29页
    2.4 研究述评第29-30页
3 研究方法与调研过程第30-38页
    3.1 社区类型划分与调研社区的选取第30-34页
        3.1.1 社区类型划分第30-31页
        3.1.2 社区选取第31-32页
        3.1.3 不同类型社区的宜居性特征第32-34页
    3.2 问卷设计与发放第34-35页
        3.2.1 问卷设计第34-35页
        3.2.2 问卷发放第35页
    3.3 问卷检验及数据处理第35-38页
        3.3.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第35-37页
        3.3.2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7-38页
4 基于社区类型的西安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现状分析第38-58页
    4.1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西安市总体职住空间特征第38-39页
    4.2 调查样本基本属性分析第39-42页
    4.3 职住分离衡量指标第42-43页
    4.4 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群体的通勤特征分析第43-52页
        4.4.1 通勤时间、距离特征第43-46页
        4.4.2 通勤工具选择特征第46-50页
        4.4.3 通勤满意度评价第50-52页
    4.5 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的居住就业空间分布特征第52-56页
        4.5.1 不同社区居民的通勤格局第52-54页
        4.5.2 不同社区缓冲区分析第54-56页
    4.6 小结第56-58页
5 职住分离差异影响因素分析第58-63页
    5.1 相关性分析第58-61页
        5.1.1 社区类型与通勤相关性分析第58-59页
        5.1.2 个人经济属性与通勤相关性分析第59-61页
    5.2 居民职住影响因素分析第61-63页
        5.2.1 宏观影响因素第61页
        5.2.2 微观影响因素第61-63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研究结论第63-64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4-65页
        6.2.1 案例地选取和问卷数据方面第64页
        6.2.2 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方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常州地铁换乘站深大基坑降水开挖变形规律分析研究
下一篇:多支撑立交匝道桥在复杂城市荷载下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