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新选白粒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及其利用潜力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1页
    1.1 玉米在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第9页
    1.2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概述第9-14页
        1.2.1 玉米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概况第9-11页
        1.2.2 白粒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第11页
        1.2.3 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必要性第11-12页
        1.2.4 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第12-14页
            1.2.4.1 地方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第12-13页
            1.2.4.2 国外玉米优良种质资源的引进利用第13-14页
            1.2.4.3 玉米近缘种的研究利用第14页
    1.3 主要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第14-16页
    1.4 配合力的研究与应用第16-18页
        1.4.1 配合力概念及分析方法第16-17页
        1.4.2 配合力研究在育种中的应用第17-18页
    1.5 SSR分子标记在玉米种质研究中的应用第18页
    1.6 本研究目的、技术路线和意义第18-21页
        1.6.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6.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1.6.3 研究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2.1 实验室材料与方法第21-23页
        2.1.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2.1.2 实验方法第22-23页
            2.1.2.1 DNA的提取和纯化第22页
            2.1.2.2 SSR检测第22-23页
            2.1.2.3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23页
            2.1.2.5 实验室资料统计分析第23页
    2.2 田间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2.2.1 供试材料第23-24页
        2.2.2 试验方法第24页
        2.2.3 田间数据统计分析第24-26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6-48页
    3.1 51 份白粒玉米自交系SSR分析第26-29页
    3.2 配合力结果分析第29-45页
        3.2.1 各性状配合力的方差分析第29页
        3.2.2 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分析第29-36页
            3.2.2.1 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一般配合力效应第29-33页
            3.2.2.2 穗部其他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第33-34页
            3.2.2.3 植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第34-36页
        3.2.3 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第36-43页
            3.2.3.1 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特殊配合力效应第36-38页
            3.2.3.2 穗部其他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第38-40页
            3.2.3.3 植株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第40-43页
        3.2.4 单株产量总配合力效应分析第43-45页
    3.3 60 份F1杂交组合单株产量的对照杂种优势分析第45页
    3.4 16 份亲本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第45-48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48-53页
    4.1 51 份玉米自交系SSR标记结果与评述第48-49页
    4.2 16 份自交系综合利用评价第49-51页
        4.2.1 一般配合力评价及利用第49-50页
        4.2.2 特殊配合力评价及利用第50-51页
        4.2.3 总配合力效应及对照杂种优势分析第51页
    4.3 产量SCA和SSR分子标记对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第51-52页
    4.4 下一步展望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1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项目第58-59页
附录2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过程体裁法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下一篇:盗取车牌后索取钱财的行为如何定性--以杨某、张某盗窃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