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在杭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导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与理论介绍第10-16页
        1.2.1 相关研究综述第10-14页
        1.2.2 相关理论第14-16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设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2 研究假设第17页
    1.4 概念界定与维度设计第17-18页
        1.4.1 概念界定第17页
        1.4.2 维度设计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8-20页
        1.5.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2 创新点第19-20页
2 在杭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第20-29页
    2.1 青年教师的基本特征第20-24页
        2.1.1 自然特征第20-22页
        2.1.2 社会特征第22-23页
        2.1.3 职业特征第23-24页
    2.2 青年教师稳定性影响因素描述第24-29页
        2.2.1 信度与效度分析第24-25页
        2.2.2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第25-29页
3 在杭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总体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第29-40页
    3.1 主成分降维第29-30页
    3.2 因子分析第30-32页
    3.3 方差分析第32-36页
        3.3.1 青年教师稳定性的年龄差异分析第32-33页
        3.3.2 青年教师稳定性的性别差异分析第33-34页
        3.3.3 青年教师稳定性的婚姻状况差异分析第34页
        3.3.4 青年教师稳定性的学历差异分析第34-35页
        3.3.5 青年教师稳定性的职称差异分析第35-36页
        3.3.6 青年教师稳定性的任职时间差异分析第36页
    3.4 累加logit回归第36-40页
        3.4.1 理论分析第36-37页
        3.4.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第37-38页
        3.4.3 模型构建与检验第38-39页
        3.4.4 研究结果第39-40页
4 在杭高校青年教师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第40-50页
    4.1 聚类分析第40-43页
    4.2 累加logit回归第43-50页
        4.2.1 工作稳定型青年教师的回归模型第43-45页
        4.2.2 工作追求型青年教师的回归模型第45-47页
        4.2.3 工作探索型青年教师的回归模型第47-49页
        4.2.4 研究结果第49-50页
5 结论与建议第50-55页
    5.1 研究结论第50-51页
        5.1.1 在杭高校青年教师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第50页
        5.1.2 总体与各类在杭高校青年教师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不一致第50-51页
        5.1.3 工作待遇因子是各类青年教师唯一的公共影响因素第51页
    5.2 对策与建议第51-54页
        5.2.1 高校方面第51-53页
        5.2.2 个人方面第53-54页
    5.3 研究展望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I第60-61页
附录II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癌症晚期患者小组社会工作支持性介入实践报告
下一篇:小鼠肝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方法构建与HBx通过调控PDK1磷酸化参与HCC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