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前言 | 第12页 |
1.2 有机卤化物的处理方法 | 第12-17页 |
1.2.1 物理法 | 第12-13页 |
1.2.2 生物法 | 第13-14页 |
1.2.3 化学法 | 第14-17页 |
1.3 零价铁耦合方法处理有机卤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1 Fe/H_2O_2类芬顿去除有机卤化物 | 第17-18页 |
1.3.2 零价铁与厌氧微生物去除有机卤化物 | 第18页 |
1.3.3 零价铁还原与Fenton氧化去除有机卤化物 | 第18页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32页 |
2.1 供试废水 | 第20页 |
2.2 供试污泥 | 第20-21页 |
2.3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1-23页 |
2.3.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3.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4.1 Fe/H_2O_2体系对染料废水中AOX的去除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4.2 Fe/H_2O_2体系对染料废水中AOX的去除机理实验方法 | 第24页 |
2.4.3 零价铁还原、芬顿氧化及其耦合工艺去除剩余污泥中的AOX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5 分析方法 | 第25-32页 |
2.5.1 色度、CODCr、TOC浓度测试 | 第25-27页 |
2.5.2 AOX浓度测试 | 第27-28页 |
2.5.3 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组分的GC-MS定性分析 | 第28页 |
2.5.4 苯胺类物质的分析 | 第28-30页 |
2.5.5 Fe~(2+)、总铁浓度分析 | 第30-32页 |
第三章 Fe/H_2O_2体系对染料废水中AOX的去除效果 | 第32-40页 |
3.1 Fe投加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 H_2O_2投加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34页 |
3.4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4-35页 |
3.5 Fe的回收利用情况 | 第35-36页 |
3.6 处理前后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组分的GC-MS分析 | 第36-37页 |
3.7 Fe还原+H_2O_2对AOX的去除效果 | 第37-3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Fe/H_2O_2体系对染料废水中AOX去除的机理研究 | 第40-45页 |
4.1 单独投加Fe对AOX的去除效果 | 第40-41页 |
4.2 单独投加H_2O_2对AOX的去除效果 | 第41页 |
4.3 反应过程中Cl-的变化 | 第41-42页 |
4.4 反应过程中Fe~(2+)、总铁的变化 | 第42-43页 |
4.5 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 | 第43页 |
4.6 加入自由基捕捉剂对AOX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零价铁还原、芬顿氧化及其耦合方法去除剩余污泥中的AOX研究 | 第45-54页 |
5.1 零价铁还原对污泥中AOX的去除效果 | 第45-47页 |
5.2 芬顿氧化对污泥中AOX的去除效果 | 第47-49页 |
5.2.1 H_2O_2投加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5.2.2 Fe~(2+)投加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5.3 零价铁还原-芬顿氧化对污泥中AOX的去除效果 | 第49-50页 |
5.4 污泥AOX去除效果比较 | 第50-51页 |
5.5 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组分的GC-MS分析 | 第51-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5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建议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1 作者简历 | 第64页 |
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