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导电聚合物概述 | 第11-14页 |
·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 | 第11-12页 |
·导电聚合物的掺杂与脱掺杂过程 | 第12-13页 |
·导电聚合物的制备 | 第13-14页 |
·导电聚合物的应用 | 第14-17页 |
·电容器 | 第14-15页 |
·电催化 | 第15-16页 |
·在传感器上的应用 | 第16页 |
·防腐技术 | 第16-17页 |
·蒽醌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 第17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技术及其应用 | 第17-24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及分类 | 第18-20页 |
·阴极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20-22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 第22-24页 |
·本文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4-26页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24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蒽醌及其衍生物掺杂导电聚吡咯的电容性能 | 第26-34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6-27页 |
·电极的制备 | 第27-28页 |
·电极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不同掺杂剂对电极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28页 |
·电极材料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28-31页 |
·电极的充放电测试 | 第31-32页 |
·电化学阻抗测试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蒽醌单磺酸盐掺杂聚吡咯的氧还原性能 | 第34-42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4页 |
·实验内容 | 第34-3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不同方法合成的PPy/AQS 电极 | 第35-37页 |
·PPy/AQS 电极对氧还原的性能 | 第37-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蒽醌掺杂聚吡咯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的制备 | 第42-49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2-43页 |
·实验内容 | 第43-44页 |
·电极的制备 | 第43页 |
·电极的表征与测试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不同掺杂剂对电极表面结构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沉积电量对电极表面结构的影响 | 第45-46页 |
·沉积电量对电极电化学阻抗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锈钢网上PPy/AQS 电极对氧还原的能力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聚吡咯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组装及性能测试 | 第49-59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9-50页 |
·实验内容 | 第50-52页 |
·组装聚吡咯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 | 第50-51页 |
·聚吡咯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运行及检测 | 第51-52页 |
·聚吡咯阴极涂覆上石墨黑催化剂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运行及检测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蒽醌掺杂聚吡咯阴极电池运行效果分析 | 第52-53页 |
·阴极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修饰石墨黑催化剂的PPy/AQS 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