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4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产业竞争的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2.1.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5页 |
2.1.2 价值链理论 | 第15-16页 |
2.1.3 波特钻石模型 | 第16-18页 |
2.1.4 波特钻石模型的改进 | 第18-19页 |
2.2 国内外关于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 第19-21页 |
2.2.1 国外研究 | 第19-20页 |
2.2.2 国内研究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 | 第22-27页 |
3.1 中国汽车产业生产销售情况 | 第22-23页 |
3.2 中国汽车产业贸易竞争力情况 | 第23-25页 |
3.3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市场及结构 | 第25-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汽车产业分析 | 第27-43页 |
4.1 中国汽车产业生产要素条件 | 第27-31页 |
4.1.1 人力资源对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影响分析 | 第27-28页 |
4.1.2 资本资源对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影响分析 | 第28-29页 |
4.1.3 研发资源对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影响分析 | 第29-31页 |
4.2 中国汽车产业的需求条件 | 第31-33页 |
4.3 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 第33-35页 |
4.4 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和同业竞争 | 第35-39页 |
4.5 中国汽车产业的政府政策 | 第39-40页 |
4.6 中国汽车产业的机遇 | 第40页 |
4.7 中国汽车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 | 第40-42页 |
4.7.1 汽车产业劳动生产率对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影响分析 | 第40-41页 |
4.7.2 汽车企业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对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影响分析 | 第41-4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43-50页 |
5.1 因子分析法介绍 | 第43页 |
5.2 影响因素体系的构建 | 第43-45页 |
5.3 实证分析结果解读 | 第45-48页 |
5.4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研究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因素 | 第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6章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 第50-54页 |
6.1 提升居民对于汽车产品的消费水平 | 第50-51页 |
6.2 提升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 | 第51页 |
6.3 加强汽车企业专利研发能力 | 第51-5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件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