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巴蒂亚·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0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11-12页
    第二节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一、选题目的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4-18页
        一、国内研究概况第14-16页
        二、国外研究情况第16-18页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创新性第18-20页
        一、基本思路第18-19页
        二、创新性第19-20页
第一章 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提出与历史背景第20-28页
    第一节 价值敏感性设计理论的创立者——巴蒂亚·弗里德曼第20-21页
    第二节 价值敏感性设计的理论背景第21-24页
        一、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第22-23页
        二、“道德物化”理论与价值敏感性设计相互促进第23-24页
    第三节 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实践背景第24-28页
        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第24-26页
        二、长期丰富的工程实践为价值敏感性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第26-28页
第二章 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中的技术价值认知第28-38页
    第一节 传统技术哲学中的技术价值理论第28-30页
        一、技术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对技术价值的肯定第28-29页
        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深化了既有的技术价值观第29-30页
    第二节 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价值理论的研究视角第30-33页
        一、弗里德曼技术与价值的内含性观点第30-31页
        二、弗里德曼技术与价值的外因性观点第31-32页
        三、弗里德曼技术与价值双向作用的视角第32-33页
    第三节 弗里德曼工程实践中的价值认知第33-38页
        一、“技术设计活动中人类价值的系统性、体系性”第34-35页
        二、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中的“互动性”理论第35-36页
        三、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中的“直接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第36-38页
第三章 方法论视角下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工程实践第38-49页
    第一节 弗里德曼的技术设计理论及发展历程第38-40页
        一、区分人类伦理价值输入过程中的技术可用性第38-39页
        二、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发展历程第39-40页
    第二节 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中的“三重方法论”第40-44页
        一、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概念性方法第41-42页
        二、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经验性方法第42-43页
        三、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技术性方法第43-44页
    第三节 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工程研究项目第44-49页
        一、“三重方法论”在网络浏览“知情同意”项目中的运用第45-46页
        二、计算机城市模拟系统推动了社会民主化的发展第46-47页
        三、人机互动促使技术人工物为人类提供精神关照第47-49页
第四章 对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评价与审视第49-61页
    第一节 对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评价第49-52页
        一、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是技术哲学经验转向之后新的研究课题第49-50页
        二、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是技术设计活动与社会因素互动的结果第50-51页
        三、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是对技术与社会的双重建构第51-52页
    第二节 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缺陷与不足第52-56页
        一、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研究领域相对单一第52-53页
        二、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的方法论操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第53-54页
        三、弗里德曼价值敏感性设计对设计环节之外的技术行为缺少关注第54-56页
    第三节 探寻工程技术研究的新路径与新视野第56-61页
        一、以“人”为中心的工程技术实践第56-57页
        二、开放性的工程技术实践第57-58页
        三、工程实践学科与人文科学和谐共生第58-61页
结语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致弱水泡性口炎病毒对恶性黑色素瘤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