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散文、杂著论文--当代(1949年~)论文

论20世纪80年代散文抒情模式的转变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8-13页
    1 研究现状第8-10页
    2 论题的提出第10-13页
第一章 当代散文中的政治抒情模式第13-20页
    1.1 颂歌时代与政治抒情模式的形成第13-15页
    1.2 开放时代与政治抒情模式的破除第15-20页
        1.2.1 胶合期(1976-1983)第16页
        1.2.2 挣脱期(1984-1986)第16-18页
        1.2.3 淡化期( 1987-1989)第18-20页
第二章 政治抒情模式的转变第20-40页
    2.1 抒情内容的转变第20-27页
        2.1.1 个人真情的回归第20-21页
        2.1.2 主题上:从“大我”到“小我”第21-23页
        2.1.3 题材上:从重大题材到多样题材第23-27页
    2.2 抒情形式的转变第27-35页
        2.2.1 结构上:打破“三大块”模式第27-29页
        2.2.2 意境上:卸除政治象征第29-31页
        2.2.3 文体上:走出“窄化”的抒情第31-34页
        2.2.4 风格上:解构崇高第34-35页
    2.3 抒情主体的转变第35-40页
        2.3.1 思想封闭到心灵开放第35-37页
        2.3.2 独立人格的重建第37-40页
第三章 抒情模式转变的原因第40-52页
    3.1 自由精神的回归第40-45页
        3.1.1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调整第40-41页
        3.1.2 新潮迭起的文学环境第41-43页
        3.1.3 挣脱旧观念的束缚第43-45页
    3.2 理性思考的恢复第45-48页
        3.2.1 从政治反思到历史文化反思第45-46页
        3.2.2 情感表达走向节制第46-48页
    3.3 主体意识的觉醒第48-52页
        3.3.1 “五四”散文传统的复归第48-50页
        3.3.2 散文主体性的回归第50-52页
第四章 当代散文精神的重建第52-60页
    4.1 80年代散文的独特价值第52-56页
    4.2 走向散文兴盛的时代第56-60页
结语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磁性材料的微波器件的研究
下一篇:心理契约履行对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