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片上光网络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5页 |
| 1.4 本文工作 | 第15-18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 第2章 硅基光互连关键器件的研究 | 第18-28页 |
| 2.1 硅基波导 | 第18-20页 |
| 2.2 微环谐振器 | 第20-22页 |
| 2.3 基本光开关元素 | 第22-25页 |
| 2.3.1 基本结构 | 第22-23页 |
| 2.3.2 基本光开关元素的功率模型 | 第23-25页 |
| 2.4 仿真分析 | 第25-2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 章基于串扰特性的片上光网络的性能分析与优化 | 第28-40页 |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 3.2 基于Torus结构的片上光网络的基本特性 | 第29-33页 |
| 3.2.1 Torus拓扑结构 | 第29-30页 |
| 3.2.2 五端口路由器的基本特性与优化 | 第30-32页 |
| 3.2.3 传输协议与路由算法 | 第32-33页 |
| 3.3 基于串扰特性的Torus光网络的理论分析模型 | 第33-37页 |
| 3.3.1 路由器层理论分析一般模型 | 第33-34页 |
| 3.3.2 网络层插入损耗和串扰噪声的理论模型 | 第34-37页 |
| 3.4 简化的噪声分析模型 | 第37-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 章片上光互连网络仿真分析 | 第40-54页 |
| 4.1 光路由器仿真分析 | 第40-44页 |
| 4.2 网络层仿真分析 | 第44-53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致谢 | 第62-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64-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