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1 国内鲫养殖现状 | 第11-12页 |
1.2 鲤疱疹病毒II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CyHV-2 的生物学特征 | 第12页 |
1.2.2 CyHV-2 基因组 | 第12页 |
1.2.3 CyHV-2 的流行特点 | 第12-14页 |
1.2.3.1 国内外流行情况 | 第12-13页 |
1.2.3.2 传播途径 | 第13页 |
1.2.3.3 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 | 第13-14页 |
1.2.4 CyHV-2 的诊断方法 | 第14-15页 |
1.2.4.1 CyHV-2 细胞培养分离技术 | 第14页 |
1.2.4.2 电镜诊断技术 | 第14-15页 |
1.2.4.3 分子诊断技术 | 第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鲤疱疹病毒II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16-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2.1.1 主要试剂和溶液 | 第16-1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1.3 CyHV-2 毒株的来源 | 第17页 |
2.1.4 组织DNA提取 | 第17-18页 |
2.1.5 引物设计 | 第18-19页 |
2.1.6 CyHV-2 的TK基因的扩增 | 第19页 |
2.1.7 标准质粒的构建 | 第19-20页 |
2.1.7.1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19页 |
2.1.7.2 连接、转化与鉴定 | 第19-20页 |
2.1.7.3 质粒的提取 | 第20页 |
2.1.8 荧光定量方法的构建 | 第20-21页 |
2.1.8.1 定量扩增引物退火温度的优化 | 第20-21页 |
2.1.8.2 标准曲线的构建 | 第2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2.2.1 TK基因的扩增 | 第21页 |
2.2.2 T-easy-TK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1-22页 |
2.2.3 定量引物退火温度 | 第22页 |
2.2.4 基于TK基因的荧光定量标准曲线构建 | 第22-23页 |
2.3 讨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鲫的CyHV-2 载量研究 | 第24-3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3.1.1 实验动物及其人工感染CyHV-2 | 第24-25页 |
3.1.1.1 人工急性感染 | 第24页 |
3.1.1.2 人工慢性感染 | 第24-25页 |
3.1.2 自然感染CyHV-2 的金鱼和鲫的来源 | 第25页 |
3.1.3 DNA提取及浓度测定 | 第25页 |
3.1.4 CyHV-2 定性检测 | 第25-26页 |
3.1.5 CyHV-2 的定量检测 | 第2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3.2.1 人工急性感染CyHV-2 的临床症状和定性检测 | 第26页 |
3.2.2 人工慢性感染CyHV-2 的临床症状和定性检测 | 第26-27页 |
3.2.3 自然感染CyHV-2 定性检测 | 第27页 |
3.2.4 人工急性感染CyHV-2 的载量分析 | 第27-28页 |
3.2.5 人工慢性感染CyHV-2 的鲫的载量分析 | 第28-31页 |
3.2.5.1 鳃组织病毒载量 | 第28-29页 |
3.2.5.2 脾组织病毒载量 | 第29页 |
3.2.5.3 中肾组织病毒载量 | 第29页 |
3.2.5.4 脑组织病毒载量 | 第29-31页 |
3.2.6 自然感染CyHV-2 的载量分析 | 第31页 |
3.3 讨论 | 第31-34页 |
第四章 CyHV-2 介导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 第34-69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4.1.1 主要试剂和溶液配制 | 第34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4.1.3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4.1.4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4.2.1 人工急性感染CyHV-2 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36-38页 |
4.2.1.1 急性感染CyHV-2 对鳃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36页 |
4.2.1.2 急性感染CyHV-2 对脾脏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36-37页 |
4.2.1.3 急性感染CyHV-2 对中肾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37页 |
4.2.1.4 急性感染CyHV-2 对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37页 |
4.2.1.5 急性感染CyHV-2 对肠道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37-38页 |
4.2.1.6 急性感染CyHV-2 对脑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38页 |
4.2.2 人工慢性感染CyHV-2 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38-40页 |
4.2.2.1 慢性感染CyHV-2 对鳃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38页 |
4.2.2.2 慢性感染CyHV-2 对脾脏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38-39页 |
4.2.2.3 慢性感染CyHV-2 对中肾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39-40页 |
4.2.2.4 慢性感染CyHV-2 对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40页 |
4.2.2.5 慢性感染CyHV-2 对肠道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40页 |
4.2.2.6 慢性感染CyHV-2 对脑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40页 |
4.2.3 自然感染CyHV-2 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40-41页 |
4.2.3.1 自然感染CyHV-2 对鳃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40-41页 |
4.2.3.2 自然感染CyHV-2 对脾脏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41页 |
4.2.3.3 自然感染CyHV-2 对中肾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41页 |
4.2.3.4 自然感染CyHV-2 对肝脏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41页 |
4.2.3.5 自然感染CyHV-2 对肠道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41页 |
4.2.3.6 自然感染CyHV-2 对脑组织的病理损伤 | 第41页 |
4.3 讨论 | 第41-69页 |
第五章 CyHV-2 细胞嗜性的初步探究 | 第69-75页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9-73页 |
5.1.1 主要试剂和溶液配制 | 第69-71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71页 |
5.1.3 实验材料 | 第71-72页 |
5.1.4 实验方法 | 第72-73页 |
5.1.4.1 杂交探针的制备 | 第72页 |
5.1.4.2 切片 | 第72页 |
5.1.4.3 原位杂交 | 第72-73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73-74页 |
5.3 讨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