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基础与文献 | 第10-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一)研究的重点 | 第14页 |
(二)研究的难点 | 第14页 |
(三)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宪法认同的相关概念与心理分层 | 第16-24页 |
一、宪法认同的相关概念 | 第16-20页 |
(一)认同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政治认同的概念 | 第17-19页 |
(三)宪法认同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宪法认同的心理分层 | 第20-24页 |
(一)宪法认同的认知层面 | 第20-21页 |
(二)宪法认同的情感层面 | 第21-22页 |
(三)宪法认同的意志层面 | 第22-23页 |
(四)宪法认同的实践层面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公民宪法认同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一、宪法认知水平仍然不高 | 第24-25页 |
二、缺乏应有的宪法信任 | 第25-26页 |
三、守宪行为的表面化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公民宪法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9页 |
一、公民教育体系中宪法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第28-30页 |
(一)义务教育阶段缺乏系统专业的宪法教育 | 第28-29页 |
(二)高中阶段宪法教育未得到重视 | 第29页 |
(三)大学阶段宪法教育重要性的缺失 | 第29-30页 |
二、政府与社会对宪法相关知识与理念的宣传效度不高 | 第30-32页 |
(一)政府对宪法的宣传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 第30-31页 |
(二)社会组织在宪法宣传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 第31-32页 |
三、宪法的可用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缺场 | 第32-36页 |
(一)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自由权没有得到有效的实现 | 第32-34页 |
(二)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权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 第34-35页 |
(三)宪法规定的公民受教育权并未得到有效实现 | 第35-36页 |
四、部分国家公职人员没有起到遵守宪法的表率作用 | 第36-39页 |
(一)思想上缺乏对宪法的忠诚感与尊重感 | 第36-37页 |
(二)行为上存在不严格遵守宪法现象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公民宪法认同的路径分析 | 第39-53页 |
一、强化公民教育体系中的宪法教育 | 第39-42页 |
(一)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系统多样的宪法教育 | 第39-40页 |
(二)结合相关课程教学强化高中阶段的宪法教育 | 第40-41页 |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宪法教育 | 第41-42页 |
二、运用多种方法加大宪法宣传力度 | 第42-46页 |
(一)运用多种策略方法提高政府宪法宣传效度 | 第42-44页 |
(二)社会组织需在宪法宣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第44-46页 |
三、多方面保障宪法的实施 | 第46-49页 |
(一)政治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 | 第46-47页 |
(二)法治保障——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 第47-48页 |
(三)人民保障——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 第48页 |
(四)根本保障——坚持党的领导 | 第48-49页 |
四、激发国家公职人员守宪的主动性 | 第49-53页 |
(一)实施宪法宣誓制度以增强忠诚感 | 第49-51页 |
(二)提高行政监督的效能促使国家公职人员依宪行政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