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运城盆地中生界沉积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选题背景、意义及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1.5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6-17页 |
| 1.6 主要研究进展与认识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地质概况 | 第20-32页 |
| 2.1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 第20-25页 |
| 2.2 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 | 第25-29页 |
| 2.2.1 临汾-运城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 | 第25-28页 |
| 2.2.2 临汾-运城盆地的形成演化 | 第28-29页 |
| 2.3 区域地层分布特征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中生代地层与沉积特征 | 第32-61页 |
| 3.1 中生代地层分布与对比 | 第32-38页 |
| 3.1.1 晚三叠世地层的分布与对比 | 第32-34页 |
| 3.1.2 中侏罗世地层的分布与对比 | 第34-38页 |
| 3.2 沉积相类型 | 第38-42页 |
| 3.3 上三叠统沉积特征 | 第42-49页 |
| 3.4 侏罗系沉积特征 | 第49-61页 |
| 第四章 后期改造与原盆面貌 | 第61-77页 |
| 4.1 地堑周缘构造变形分析 | 第61-63页 |
| 4.2 新生代盆地周邻山体隆升时限 | 第63-66页 |
| 4.3 物源综合分析 | 第66-70页 |
| 4.3.1 岩石成分分析 | 第67-68页 |
| 4.3.2 古水流分析 | 第68-70页 |
| 4.4 中生界主要沉积期原盆面貌 | 第70-77页 |
| 第五章 中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 第77-81页 |
| 5.1 前新生界分布 | 第77-79页 |
| 5.2 油气资源潜力探讨 | 第79-81页 |
| 结论与认识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