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1.1 传统电力巡检方式的不足之处 | 第10页 |
1.1.2 新一代电力巡检设备的现状 | 第10-12页 |
1.1.3 本课题的项目来源及必要性 | 第12页 |
1.1.4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1.2 电力巡检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1.2.1 电力巡检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2.2 电力巡检技术的国内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2.3 电力巡检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2 电力巡检技术相关理论 | 第18-34页 |
2.1 电力巡检综述 | 第18-21页 |
2.1.1 电力巡检业务分析 | 第18-19页 |
2.1.2 巡检系统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2.2 RFID技术的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2.2.1 RFID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2.2.2 RFID的分类标准 | 第22-23页 |
2.2.3 RFID技术的协议标准 | 第23-25页 |
2.3 ISO/IEC 18000-6C协议解析 | 第25-32页 |
2.3.1 读写器至标签(R->T)的通信 | 第25-28页 |
2.3.2 标签至读写器(T->R)的通信 | 第28-30页 |
2.3.3 ISO/IEC 18000-6C防碰撞算法 | 第30-31页 |
2.3.4 中国UHF频段RFID设备技术标准 | 第31-32页 |
2.4 GPRS技术与GIS技术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巡检终端的硬件系统设计 | 第34-59页 |
3.1 巡检终端总体结构设计 | 第34页 |
3.2 控制单元电路设计 | 第34-47页 |
3.2.1 主处理器的对比选型 | 第34-35页 |
3.2.2 控制单元总体结构 | 第35-36页 |
3.2.3 巡检终端的存储系统 | 第36-37页 |
3.2.4 巡检终端的接口电路 | 第37-42页 |
3.2.5 系统复位电路和RTC时钟电源电路 | 第42页 |
3.2.6 LCD触摸屏电路和电池管理电路 | 第42-44页 |
3.2.7 控制单元电源系统 | 第44-45页 |
3.2.8 GPRS模块电路 | 第45-46页 |
3.2.9 GPS模块电路 | 第46-47页 |
3.3 射频单元电路设计 | 第47-54页 |
3.3.1 射频单元设计方案对比 | 第47页 |
3.3.2 射频单元总体结构 | 第47-48页 |
3.3.3 AS3992配置电路 | 第48-49页 |
3.3.4 功率放大器部分电路 | 第49-51页 |
3.3.5 发射功率动态控制电路 | 第51-52页 |
3.3.6 天线阻抗匹配调谐电路 | 第52-53页 |
3.3.7 射频单元电源电路 | 第53-54页 |
3.4 PCB设计要点 | 第54-58页 |
3.4.1 高速数字信号PCB布线要点 | 第54-55页 |
3.4.2 DDR部分的PCB设计 | 第55-56页 |
3.4.3 射频电路布局布线要点 | 第56-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系统软件平台的构建 | 第59-65页 |
4.1 基于S3C6410的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 第59-60页 |
4.2 巡检终端的软件启动平台的构建 | 第60-64页 |
4.2.1 U-boot的移植 | 第60-61页 |
4.2.2 Linux2.6.36.2内核的裁剪和移植 | 第61-63页 |
4.2.3 Yaffs文件系统的构建 | 第63-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系统调试与测试 | 第65-69页 |
5.1 硬件系统的启动调试 | 第65页 |
5.2 读取标签测试 | 第65-67页 |
5.3 巡检终端的性能测试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