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基于人造纳米酶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生物检测和环境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4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酶的发展史第14页
    1.3 酶的分类第14-16页
        1.3.1 天然酶的分类第14-15页
        1.3.2 人造酶的分类第15页
        1.3.3 纳米酶的分类第15-16页
    1.4 纳米酶的制备第16-21页
        1.4.1 碳基纳米酶的制备第16-18页
            1.4.1.1 氧化石墨烯类纳米酶的制备第16-17页
            1.4.1.2 碳纳米管类纳米酶的制备第17-18页
        1.4.2 金属基纳米酶的制备第18-20页
            1.4.2.1 有序介孔硅封装的金纳米粒子纳米酶的制备第18-19页
            1.4.2.2 金纳米簇纳米酶的制备第19-20页
        1.4.3 金属氧化物基纳米酶的制备第20-21页
            1.4.3.1 氧化铈纳米酶的制备第20-21页
    1.5 纳米酶所能模拟的天然酶的种类第21-23页
        1.5.1 类过氧化物酶第21-22页
        1.5.2 类过氧化氢酶第22页
        1.5.3 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22页
        1.5.4 类氧化酶第22-23页
    1.6 纳米酶的应用第23-35页
        1.6.1 纳米酶在过氧化氢(H_2O_2)检测中的应用第23-24页
        1.6.2 纳米酶在葡萄糖检测中的应用第24-25页
        1.6.3 纳米酶在核酸传感器中的应用第25-27页
        1.6.4 纳米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第27-28页
        1.6.5 纳米酶在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第28-30页
        1.6.6 纳米酶在免疫测定中的应用第30-32页
        1.6.7 纳米酶在癌细胞检测中的应用第32-35页
    1.7 论文选题与研究内容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4页
第二章 磁性碳笼子封装的钯纳米粒子(PdNPs/MCNC)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癌细胞靶向检测和多色成像中的应用第44-75页
    2.1 引言第44-46页
    2.2 实验药品、仪器第46页
        2.2.1 实验药品第46页
        2.2.2 实验仪器第46页
    2.3 PdNPs/MCNC纳米酶和目标分子 6(NNPH)的制备及其在癌细胞靶向检测和多色成像中的应用第46-51页
        2.3.1 碳纳米球(CNSs)的制备第46-47页
        2.3.2 二乙烯三胺修饰的碳纳米球(CNSs-DETA)的制备第47页
        2.3.3 3, 4-二羟基苯甲醛修饰的碳纳米球(CNSs-DETA-DIB)的制备第47-48页
        2.3.4 磁性碳笼子(Fe_3O_4 NPs/CNCs)的制备第48页
        2.3.5 PdNPs/MCNC的制备第48页
        2.3.6 DIB-PEG-NH-FA的制备第48页
        2.3.7 FA-PdNPs/MCNC的制备第48页
        2.3.8 5-硝基苊(2)的合成第48-49页
        2.3.9 4-硝基-1,8-萘二甲酸酐(3)的合成第49页
        2.3.10 4-硝基-1,8-萘酰亚胺(4)的合成第49页
        2.3.11 4-氨基-1,8-萘酰亚胺(5)的合成第49页
        2.3.12 目标分子(6)的合成第49-50页
        2.3.13 高效纳米酶PdNPs/MCNC催化目标分子(6)生成化合物(5)的实验第50页
        2.3.14 UV-vis光谱的测定第50页
        2.3.15 荧光光谱的测定第50页
        2.3.16 细胞毒性实验第50-51页
        2.3.17 细胞成像实验第51页
        2.3.18 比色法检测癌细胞第51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51-66页
        2.4.1 PdNPs/MCNC的TEM表征第51-54页
        2.4.2 纳米酶PdNPs/MCNC的X-射线光电能谱(XPS)表征第54-55页
        2.4.3 纳米酶PdNPs/MCNC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XRD)和磁学性质(VSM)表征第55-56页
        2.4.4 PdNPs/MCNC的红外(FT-IR)表征第56-57页
        2.4.5 PdNPs/MCNC纳米复合材料与目标分子(6)的作用机理第57页
        2.4.6 实验参数的优化第57-59页
        2.4.7 催化剂PdNPs/MCNC专一性与催化、回收效果研究第59-60页
        2.4.8 催化剂PdNPs/MCNC稳定性研究第60-61页
        2.4.9 目标分子(6)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性质研究第61-62页
        2.4.10 目标分子(6)的荧光光谱性质研究第62页
        2.4.11 PdNPs/MCNC的细胞毒性测试第62-63页
        2.4.12 靶向检测癌细胞和癌细胞多色成像机理探究第63-65页
        2.4.13 比色法检测癌细胞第65-66页
    2.5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75页
第三章 磁性碳纳米球封装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在有机染料甲基蓝(MB)选择性降解中的应用第75-89页
    3.1 引言第75-77页
    3.2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77-78页
        3.2.1 实验药品第77页
        3.2.2 实验仪器第77-78页
    3.3 Au NPs/MCNSs的制备第78-79页
        3.3.1 碳纳米球(CNSs)的制备第78页
        3.3.2 二乙烯三胺修饰的碳纳米球(CNSs-DETA)的制备第78页
        3.3.3 3, 4-二羟基苯甲醛修饰的碳纳米球(CNSs-DETA-DIB)的制备第78页
        3.3.4 磁性碳纳米球(Fe3O4 NPs/CNSs)的制备第78页
        3.3.5 Au NPs/MCNSs的制备第78-79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79-86页
        3.4.1 Au NPs/MCNSs的TEM表征第79-80页
        3.4.2 纳米酶Au NPs/MCNSs的X-射线光电能谱(XPS)表征第80-81页
        3.4.3 纳米酶Au NPs/MCNSs的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磁学性质(VSM)表征第81-82页
        3.4.4 Au NPs/MCNSs的红外(FT-IR)表征第82-83页
        3.4.5 Au NPs/MCNSs纳米复合材料对有机混合染料降解性能的测试第83-86页
    3.5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第四章 基于金汞齐催化的一种可逆的比色、荧光双重信号放大实验及其在汞离子(Hg2+)可视化检测中的应用第89-107页
    4.1 引言第89-91页
    4.2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91-92页
        4.2.1 实验药品第91页
        4.2.2 实验仪器第91-92页
        4.2.3 计算公式第92页
    4.3 基于金汞齐(Au~0/Hg~0)催化的一种可逆的比色、荧光双重信号放大实验及其在汞离子(Hg~(2+))可视化检测中的应用第92页
        4.3.1 金纳米粒子(Au NPs)的合成第92页
        4.3.2 汞离子检测方案第92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92-101页
        4.4.1 金纳米粒子及金汞齐的表征第92-93页
        4.4.2 该实验的检测机理探究第93-94页
        4.4.3 比色、荧光汞离子纸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可逆性研究第94-95页
        4.4.4 最佳实验条件的筛选第95-97页
        4.4.5 该比色、荧光检测体系对汞离子的选择性、竞争性实验第97-98页
        4.4.6 罗丹明B的紫外和荧光滴定实验第98-99页
        4.4.7 该检测体系在实际水样检测中的应用第99-100页
        4.4.8 纸传感器对汞离子的可视化检测第100-101页
    4.5 结论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5页
    附录第105-107页
总结和展望第107-109页
    (一)总结第107-108页
    (二)展望第108-10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9-110页
    一、发表论文第109页
    二、参与课题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观机制断裂理论在高强钢材料及钢结构断裂预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RFID技术的电力巡检终端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