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 第9-10页 |
1.2.2 人体有限元模型仿真 | 第10-1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基于NASS-CDS数据库的乘员损伤风险研究 | 第14-35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2.2.1 研究群体 | 第14-15页 |
2.2.2 车辆数据筛选 | 第15-16页 |
2.2.3 乘员数据筛选 | 第16页 |
2.2.4 损伤数据筛选 | 第16页 |
2.2.5 统计分析方法描述 | 第16-17页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7-33页 |
2.3.1 轿车与轿车的对撞 | 第17-26页 |
2.3.2 轿车与LTV的对撞 | 第26-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基于子模型方法的人体损伤分析仿真平台 | 第35-51页 |
3.1 子模型方法 | 第35-39页 |
3.1.1 整车碰撞模型的子模型输出方法 | 第37-38页 |
3.1.2 搭载人体模型的子模型输入方法 | 第38-39页 |
3.2 整车碰撞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3.2.1 轿车有限元模型 | 第39-40页 |
3.2.2 SUV有限元模型 | 第40-41页 |
3.3 双车碰撞有限元模型的搭建 | 第41-45页 |
3.3.1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41-42页 |
3.3.2 碰撞接触的设定 | 第42-43页 |
3.3.3 双车碰撞模型的稳定性验证 | 第43-44页 |
3.3.4 轿车B柱加速度 | 第44-45页 |
3.4 搭载THUMS人体模型的轿车乘员舱子模型 | 第45-50页 |
3.4.1 THUMS人体模型姿势的调整 | 第46-47页 |
3.4.2 乘员约束系统的设置 | 第47-48页 |
3.4.3 轿车乘员舱子模型时序图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基于THUMS人体模型的轿车乘员损伤分析 | 第51-72页 |
4.1 头部 | 第51-58页 |
4.1.1 头部HIC值 | 第52-56页 |
4.1.2 脑部CSDM值 | 第56-58页 |
4.2 胸部 | 第58-65页 |
4.2.1 安全带力与安全气囊气压 | 第58-60页 |
4.2.2 胸部压缩量 | 第60-63页 |
4.2.3 胸部骨骼应力 | 第63-65页 |
4.3 下肢 | 第65-71页 |
4.3.1 前围板侵入量 | 第65-67页 |
4.3.2 股骨轴向力 | 第67-68页 |
4.3.3 胫骨和腓骨应力 | 第68-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附录A 利用HYPERVIEW软件测量胸部压缩量的方法 | 第79-8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