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粘土矿物 | 第7-11页 |
1.1.1 粘土矿物及其结构Fe(Ⅲ) | 第7-8页 |
1.1.3 粘土矿物的还原 | 第8-10页 |
1.1.4 粘土矿物的吸附性能 | 第10-11页 |
1.2 希瓦氏菌 | 第11-12页 |
1.2.1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 第11页 |
1.2.2 S. oneidensis MR-1 还原含铁矿物 | 第11-12页 |
1.3 腐殖酸 | 第12-14页 |
1.3.1 腐殖酸的来源及性质 | 第12-13页 |
1.3.2 腐殖酸参与微生物还原 | 第13-14页 |
1.4 硝基苯 | 第14-15页 |
1.4.1 硝基苯及其危害 | 第14-15页 |
1.4.2 硝基苯的生物还原 | 第15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6页 |
2 腐殖酸促进MR-1 还原粘土矿物 | 第16-39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6-18页 |
2.1.1 实验菌种 | 第16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16-17页 |
2.1.3 培养基与溶液的配制 | 第17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2.2.1 菌种培养 | 第18页 |
2.2.2 粘土矿物的预处理 | 第18页 |
2.2.3 腐殖酸存在条件下生物对粘土矿物的还原 | 第18-20页 |
2.2.4 粘土矿物还原产物的表征 | 第20页 |
2.2.5 粘土矿物对腐殖酸的吸附 | 第20-21页 |
2.3 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2.3.1 总Fe(II)浓度的测定 | 第21-2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2-38页 |
2.4.1 腐殖酸对MR-1 还原粘土矿物的影响 | 第22-24页 |
2.4.2 ESHA对MR-1 还原不同浓度粘土矿物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3 NAu-2 对ESHA的吸附作用及其对生物还原的影响 | 第25-29页 |
2.4.4 ESHA的配合作用对生物还原NAu-2 的影响 | 第29-32页 |
2.4.5 粘土矿物还原产物分析 | 第32-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腐殖酸与粘土矿物促进生物还原硝基苯 | 第39-46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3.2.1 ESHA与NAu-2 对MR-1 还原硝基苯的影响 | 第39页 |
3.2.2 ESHA与NAu-2 对MR-1 还原硝基苯的循环应用 | 第39页 |
3.3 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39-41页 |
3.3.1 硝基苯浓度分析方法 | 第39-4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页 |
3.4.1 ESHA及NAu-2 对S. oneidensis MR-1 还原硝基苯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2 不同浓度ESHA与NAu-2 共存对MR-1 还原硝基苯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3 不同浓度NAu-2 与ESHA共存对MR-1 还原硝基苯的影响 | 第43页 |
3.4.4 ESHA+NAu-2 体系还原不同浓度硝基苯 | 第43-44页 |
3.4.5 ESHA+NAu-2 促进生物还原硝基苯的循环应用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