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2 桥梁抗震研究概述 | 第13-16页 |
1.2.1 斜拉桥振动台试验发展 | 第13-15页 |
1.2.2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 | 第15-16页 |
1.3 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斜拉模型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17-18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1.5.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路线与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 第21-31页 |
2.1 理论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21-24页 |
2.2 损伤指标 | 第24-27页 |
2.3 弯矩—曲率分析 | 第27-28页 |
2.4 地震波的选取 | 第28-29页 |
2.5 增量动力分析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斜拉模型桥及其有限元模型 | 第31-45页 |
3.1 原桥工程概况 | 第31-33页 |
3.1.1 原桥基本概况 | 第31页 |
3.1.2 原桥材料参数及质量分布 | 第31-33页 |
3.2 试验模型工程概况 | 第33-41页 |
3.3 斜拉模型桥有限元模型 | 第41-44页 |
3.3.1 Sap2000有限元模型 | 第41-42页 |
3.3.2 OpenSEES有限元模型 | 第42-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斜拉模型桥易损性分析及振动台试验对比 | 第45-88页 |
4.1 桥墩截面弯矩—曲率分析 | 第45-48页 |
4.2 辅助墩3 | 第48-49页 |
4.3 索塔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49-57页 |
4.3.1 纵桥向地震作用下索塔易损性分析 | 第49-52页 |
4.3.2 横桥向地震作用下索塔易损性分析 | 第52-55页 |
4.3.3 纵、横桥向地震作用下索塔易损性对比 | 第55-57页 |
4.4 过渡墩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57-62页 |
4.4.1 纵桥向地震作用下过渡墩易损性分析 | 第57-59页 |
4.4.2 横桥向地震作用下过渡墩易损性分析 | 第59-60页 |
4.4.3 纵、横桥向地震作用下过渡墩易损性对比 | 第60-62页 |
4.5 辅助墩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62-66页 |
4.5.1 纵桥向地震作用下辅助墩易损性分析 | 第62-63页 |
4.5.2 横桥向地震作用下辅助墩易损性分析 | 第63-65页 |
4.5.3 纵、横桥向地震作用下辅助墩易损性对比 | 第65-66页 |
4.6 索塔、过渡墩、辅助墩易损性对比 | 第66-72页 |
4.6.1 纵桥向地震作用下过渡墩、辅助墩和索塔易损性对比 | 第66-68页 |
4.6.2 横桥向地震作用下过渡墩、辅助墩和索塔易损性对比 | 第68-69页 |
4.6.3 纵、横桥向地震作用下过渡墩、辅助墩和索塔易损性对比 | 第69-72页 |
4.7 有纵向粘滞阻尼器的斜拉模型桥地震易损性 | 第72-77页 |
4.7.1 纵向粘滞阻尼器概况 | 第72-73页 |
4.7.2 纵向粘滞阻尼器对索塔位移的影响 | 第73-74页 |
4.7.3 纵向粘滞阻尼器对桥墩、索塔易损性的影响 | 第74-77页 |
4.8 斜拉模型桥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 | 第77-85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