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1.1 燃料电池发展简史 | 第11-12页 |
| 1.2 燃料电池性能、分类及特点 | 第12-15页 |
| 1.2.1 燃料电池性能 | 第12-14页 |
| 1.2.2 燃料电池分类 | 第14页 |
| 1.2.3 燃料电池优势特点 | 第14-15页 |
| 1.3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概述 | 第15-17页 |
| 1.3.1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优势特点 | 第15-16页 |
| 1.3.2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 1.4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催化剂 | 第17-22页 |
| 1.4.1 Pt基催化剂 | 第17-19页 |
| 1.4.2 Pd基催化剂 | 第19-20页 |
| 1.4.3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0-22页 |
| 1.5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面临的挑战 | 第22-23页 |
| 1.6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内容 | 第23-25页 |
| 1.6.1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23页 |
| 1.6.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实验设计、材料表征及电化学测试技术 | 第25-29页 |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5-26页 |
| 2.1.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页 |
| 2.1.2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 2.2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6-29页 |
| 2.2.1 催化剂的物理表征方法 | 第26-28页 |
| 2.2.2 催化剂的电化学行为表征方法 | 第28页 |
| 2.2.3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8-29页 |
| 第3章 PDDA协同下的CO还原法制备超小Pd纳米晶/石墨烯催化剂及其甲酸氧化催化行为的研究 | 第29-41页 |
| 3.1 前言 | 第29-30页 |
| 3.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 3.2.1 石墨烯的制备 | 第30-31页 |
| 3.2.2 Pd@PDDA-G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 | 第31页 |
|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1-38页 |
| 3.3.1 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形貌 | 第31-34页 |
| 3.3.2 Pd@PDDA-G催化剂的甲酸氧化催化行为 | 第34-36页 |
| 3.3.3 Pd@PDDA-G催化剂的阻抗性能研究 | 第36-37页 |
| 3.3.4 Pd@PDDA-G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 | 第37-38页 |
| 3.3.5 超细Pd@PDDA-G催化剂对增强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的机制 | 第3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 第4章 多枝化Pd纳米枝晶合成及其甲酸氧化催化行为研究 | 第41-53页 |
| 4.1 前言 | 第41-42页 |
| 4.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2-43页 |
| 4.2.1 Pd-NDs催化剂的制备(25 nm) | 第42页 |
| 4.2.2 Pd-NDs/C催化剂的制备 | 第42-43页 |
|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3-52页 |
| 4.3.1 催化剂材料的纳米结构及形貌 | 第43-45页 |
| 4.3.2 Pd-NDs催化剂材料的生长过程研究 | 第45-46页 |
| 4.3.3 Pd-NDs催化剂材料的形貌尺寸可控 | 第46-48页 |
| 4.3.4 Pd-NDs/C催化剂甲酸氧化催化行为研究 | 第48-50页 |
| 4.3.5 Pd-NDs/C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 | 第50-51页 |
| 4.3.6 Pd-NDs/C催化剂对增强甲酸电催化氧化性能的机制 | 第51-5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结论和工作展望 | 第53-55页 |
| 5.1 结论 | 第53-54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