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白描花鸟画用线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本选题研究缘由及意义 | 第8页 |
1.1.1 研究缘由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3.1 关于中国画白描的研究 | 第9-11页 |
1.3.2 关于花鸟画线描的研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页 |
1.5 古代白描作品用线分析 | 第12-15页 |
1.5.1 《朝元仙仗图》用线造型 | 第12-14页 |
1.5.2 《二羊图》的线描特征 | 第14页 |
1.5.3 《有凤来仪图》的线描特征 | 第14-15页 |
1.6 当代白描作品现状 | 第15-18页 |
1.6.1 白描在当代的发展 | 第15-16页 |
1.6.2 当代白描作品的问题 | 第16-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2 当代白描花鸟画“以书入画”问题研究 | 第19-32页 |
2.1 “以书入画”研究 | 第19-25页 |
2.1.1 “书画同源”与“以书入画” | 第19-21页 |
2.1.2 “以书入画”的传承 | 第21-24页 |
2.1.3 书卷气 | 第24-25页 |
2.2 当代白描花乌画“以书入画”的缺失 | 第25-30页 |
2.2.1 当代白描花鸟画作品“书卷气”的缺失 | 第25-27页 |
2.2.2 当代白描花鸟画作品“书写性”的弱化 | 第27-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3 当代白描花鸟画“天人合一”问题研究 | 第32-43页 |
3.1 历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变迁 | 第32-34页 |
3.1.1 儒家 | 第32-33页 |
3.1.2 道家 | 第33页 |
3.1.3 禅宗 | 第33-34页 |
3.2 历代花乌画中“天人合一”的表现 | 第34-37页 |
3.2.1 芙蓉锦鸡图 | 第34-35页 |
3.2.2 五色鹦鹉图 | 第35-36页 |
3.2.3 六柿图 | 第36-37页 |
3.3 当代白描花鸟画中“天人合一”的表现 | 第37-42页 |
3.3.1 当代学者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论述 | 第37-39页 |
3.3.2 当代白描花鸟画作品“天人合一”的缺失 | 第39-40页 |
3.3.3 当代对“天人合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主要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