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导论 | 第11-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林业信息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1.1.2 林业信息化的急迫性 | 第12页 |
1.1.3 林业信息化部署 | 第12页 |
1.1.4 林业信息化总体框架 | 第12-13页 |
1.1.5 林业信息化的目标(2010-2020)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8页 |
1.2.1 国家林业信息化的建设方向 | 第14-15页 |
1.2.2 国家林业信息化八大行动计划 | 第15-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1.3.1 森林资源监测现状 | 第18-21页 |
1.3.2 林业信息化现状 | 第21-23页 |
1.3.3 协同平台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4-29页 |
1.4.1 研究路线 | 第24-25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1.4.3 应用领域 | 第26页 |
1.4.4 研究原则 | 第26页 |
1.4.5 研究采用的关键技术 | 第26-27页 |
1.4.6 研究涉及的技术难点 | 第27-29页 |
2. 森林资源监测信息化分析 | 第29-60页 |
2.1 一类调查 | 第30-45页 |
2.1.1 一类调查业务分析 | 第30-31页 |
2.1.2 一类调查过程信息化分析设计 | 第31-43页 |
2.1.3 一类实施工艺 | 第43-44页 |
2.1.4 一类调查空间数据信息化设计 | 第44-45页 |
2.2 二类调查 | 第45-52页 |
2.2.1 二类调查业务分析 | 第45-46页 |
2.2.2 二类调查过程信息化分析设计 | 第46-52页 |
2.3 三类调查 | 第52-55页 |
2.3.1 作业设计调查 | 第53-54页 |
2.3.2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审 | 第54-55页 |
2.3.3 占用征用林地审批 | 第55页 |
2.3.4 调查资质质量监察 | 第55页 |
2.4 专项监测 | 第55页 |
2.5 森林资源评价 | 第55-58页 |
2.5.1 森林资源评价流程 | 第56页 |
2.5.2 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调查知识积累 | 第56-5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3. 森林资源监测协同平台与其他林业活动关系综述 | 第60-73页 |
3.1 森林资源信息监测与林业活动 | 第60页 |
3.2 森林资源监测与荒漠化防治 | 第60-61页 |
3.3 森林资源监测与湿地保护 | 第61-62页 |
3.4 森林资源监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 第62-64页 |
3.4.1 生物多样性 | 第62页 |
3.4.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 第62页 |
3.4.3 物种计划 | 第62-63页 |
3.4.4 栖地计划 | 第63-64页 |
3.5 森林资源监测与营造林管理 | 第64-66页 |
3.6 森林资源监测与林业灾害监控和应急管理 | 第66-68页 |
3.6.1 防火灭火 | 第66页 |
3.6.2 森林防火组织 | 第66页 |
3.6.3 森林防火与协同平台的关系 | 第66-67页 |
3.6.4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67-68页 |
3.7 森林资源监测与林政林权管理 | 第68-70页 |
3.7.1 林政 | 第69页 |
3.7.2 林权 | 第69-70页 |
3.8 森林资源监测与森林经营 | 第70-72页 |
3.9 森林资源监测与天然林保护的森林管护 | 第72-73页 |
4. 森林资源监测信息化规划设计与实现 | 第73-128页 |
4.1 信息系统集成 | 第73-91页 |
4.1.1 标准集成问题研究 | 第74-80页 |
4.1.2 数据库集成研究 | 第80-81页 |
4.1.3 服务集成研究 | 第81页 |
4.1.4 网络集成研究 | 第81-83页 |
4.1.5 知识集成 | 第83-84页 |
4.1.6 组织集成与人的集成 | 第84页 |
4.1.7 工艺集成 | 第84-91页 |
4.2 信息系统协同 | 第91-96页 |
4.2.1 跨网络协同 | 第92-93页 |
4.2.2 跨系统协同 | 第93页 |
4.2.3 跨图文协同 | 第93页 |
4.2.4 跨专业协同 | 第93-94页 |
4.2.5 跨岗位协同 | 第94-95页 |
4.2.6 跨流程协同 | 第95页 |
4.2.7 跨历史协同研究 | 第95-96页 |
4.3 时空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总体规划 | 第96-117页 |
4.3.1 规划设计思路 | 第96-97页 |
4.3.2 平台研建的任务分解及技术路线 | 第97-117页 |
4.4 平台的整体框架设计 | 第117-128页 |
4.4.1 三网并存 | 第117-118页 |
4.4.2 五平台 | 第118-119页 |
4.4.3 多级、分层次OA/GIS同步设计 | 第119-123页 |
4.4.4 四类系统数据插拔 | 第123-124页 |
4.4.5 林业地理信息库建库更新核心技术 | 第124-128页 |
5. 基于集成与协同平台的搭建--管护系统及与资源监测的协同 | 第128-156页 |
5.1 业务分析 | 第128-147页 |
5.1.1 系统名称 | 第128页 |
5.1.2 管护总体工作 | 第128-129页 |
5.1.3 设计目标与主要任务 | 第129页 |
5.1.4 管护组织机构及具体部门人员配置 | 第129-130页 |
5.1.5 从管护档案分析其业务关系 | 第130-147页 |
5.2 总体设计 | 第147-149页 |
5.2.1 标准编制 | 第148页 |
5.2.2 数据库规划设计 | 第148页 |
5.2.3 巡查建库更新一体化功能设计 | 第148页 |
5.2.4 流程控制框架设计 | 第148-149页 |
5.2.5 工艺体系设计 | 第149页 |
5.3 模块设计开发与实验 | 第149-153页 |
5.3.1 管护外业模块 | 第149-152页 |
5.3.2 管护实施 | 第152-153页 |
5.4 运行效果 | 第153-156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156-158页 |
6.1 研究成果及结论 | 第156-157页 |
6.2 创新点 | 第157页 |
6.3 前景与展望 | 第157-158页 |
附录 | 第158-188页 |
致谢 | 第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192页 |
个人简介 | 第192-193页 |
导师简介 | 第193-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