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电液控制系统进出口独立控制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2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5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进出口独立系统阀口开启特性分析 | 第27-57页 |
2.1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结构组成 | 第27-31页 |
2.1.1 传统控制阀的控制特性 | 第27-28页 |
2.1.2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实现 | 第28-29页 |
2.1.3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布局形式 | 第29-31页 |
2.2 原理简化与工况分析 | 第31-36页 |
2.2.1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原理简化 | 第31-33页 |
2.2.2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工况分析 | 第33-36页 |
2.3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静态特性分析 | 第36-43页 |
2.3.1 液压系统的能耗特性 | 第36-38页 |
2.3.2 执行器两腔压力特性 | 第38-41页 |
2.3.3 泵源压力特性 | 第41-42页 |
2.3.4 液压系统效率特性 | 第42-43页 |
2.4 进出口开口度关系分析 | 第43-49页 |
2.4.1 静态特性仿真 | 第43-46页 |
2.4.2 进出阀口开启路径分析 | 第46-49页 |
2.5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第49-56页 |
2.5.1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建模 | 第49-52页 |
2.5.2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仿真 | 第52-5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进出口独立系统压差补偿特性分析 | 第57-85页 |
3.1 比例阀流量的影响参数 | 第57-58页 |
3.2 液动力对流量特性的影响 | 第58-61页 |
3.2.1 稳态液动力对流量特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3.2.2 动态液动力对流量特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3.3 比例阀的极限功率特性 | 第61-63页 |
3.4 极限功率的补偿措施 | 第63-65页 |
3.4.1 采用二级结构进行补偿 | 第63-64页 |
3.4.2 采用压力补偿器进行压差补偿 | 第64页 |
3.4.3 更改阀芯或阀套形状进行补偿 | 第64-65页 |
3.5 压差补偿方式分析 | 第65-67页 |
3.5.1 流量控制方法 | 第65-66页 |
3.5.2 两种压差补偿方式 | 第66-67页 |
3.6 节能特性分析 | 第67-75页 |
3.6.1 调速阀特性分析 | 第67-70页 |
3.6.2 进口压差补偿系统静态特性 | 第70-73页 |
3.6.3 出口压差补偿系统静态特性 | 第73-74页 |
3.6.4 负载敏感系统静态特性 | 第74-75页 |
3.7 静态特性仿真分析 | 第75-84页 |
3.7.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75-77页 |
3.7.2 相同输出速度对比分析 | 第77-81页 |
3.7.3 不同执行器两腔面积比对比分析 | 第81-8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4章 分布式进出口独立系统设计及分析 | 第85-107页 |
4.1 分布式液压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 第85-88页 |
4.1.1 分布式液压系统响应特性分析 | 第85-86页 |
4.1.2 分布式液压系统总线式布局方式 | 第86-88页 |
4.2 进出口独立负载敏感系统特性分析 | 第88-91页 |
4.2.1 阀前补偿进出口独立控制阀 | 第88-90页 |
4.2.2 阀后补偿进出口独立控制阀 | 第90-91页 |
4.3 分布式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设计 | 第91-97页 |
4.3.1 挖掘机进出口独立控制阀设计 | 第91-94页 |
4.3.2 挖掘机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设计 | 第94-95页 |
4.3.3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分布式布局 | 第95-97页 |
4.4 挖掘机工作机构运动仿真 | 第97-98页 |
4.5 挖掘机工作机构液压系统仿真 | 第98-106页 |
4.5.1 液压系统建模 | 第98-101页 |
4.5.2 两种液压系统特性仿真分析 | 第101-103页 |
4.5.3 两种液压系统节能特性分析 | 第103-10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5章 挖掘机工作机构运动控制研究 | 第107-137页 |
5.1 滞环死区双向等效补偿 | 第107-113页 |
5.1.1 比例阀的死区补偿 | 第107-108页 |
5.1.2 比例阀的滞环补偿 | 第108-109页 |
5.1.3 死区滞环双向等效补偿原理 | 第109-111页 |
5.1.4 死区滞环双向等效补偿试验 | 第111-113页 |
5.2 自适应惯性滤波器 | 第113-117页 |
5.2.1 均值滤波原理和中值滤波原理 | 第113-114页 |
5.2.2 自适应惯性滤波器原理及设计 | 第114-117页 |
5.3 控制算法研究 | 第117-125页 |
5.3.1 专家PID控制器 | 第117-119页 |
5.3.2 分区域专家PID控制器 | 第119-122页 |
5.3.3 前馈—反馈复合控制 | 第122-123页 |
5.3.4 压差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策略 | 第123-124页 |
5.3.5 压差前馈—反馈复合控制试验 | 第124-125页 |
5.4 防吸空速度控制策略及试验 | 第125-130页 |
5.4.1 防吸空速度控制策略 | 第125-128页 |
5.4.2 防吸空速度控制策略试验验证 | 第128-130页 |
5.5 主动抗饱和控制策略及试验 | 第130-135页 |
5.5.1 主动抗饱和控制策略 | 第130-132页 |
5.5.2 主动抗饱和控制策略试验验证 | 第132-13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6章 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试验研究 | 第137-163页 |
6.1 电液控制系统组成 | 第137-141页 |
6.1.1 液压系统组成 | 第137-139页 |
6.1.2 电控系统组成 | 第139-141页 |
6.2 单执行器运动控制节能特性分析 | 第141-150页 |
6.2.1 动臂运动控制节能特性分析 | 第141-144页 |
6.2.2 斗杆运动控制节能特性分析 | 第144-147页 |
6.2.3 铲斗运动控制节能特性分析 | 第147-150页 |
6.2.4 单执行器运动节能特性对比 | 第150页 |
6.3 多执行器运动控制节能特性分析 | 第150-162页 |
6.3.1 动臂铲斗复合运动节能特性 | 第150-153页 |
6.3.2 动臂斗杆复合运动节能特性 | 第153-156页 |
6.3.3 斗杆铲斗复合运动节能特性 | 第156-158页 |
6.3.4 动臂斗杆铲斗复合运动节能特性 | 第158-162页 |
6.3.5 多执行器复合运动节能特性对比 | 第1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62-163页 |
结论 | 第163-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75-177页 |
致谢 | 第17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