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离子液体电沉积及其应用 | 第12-18页 |
1.2.1 离子液体概述 | 第12-14页 |
1.2.1.1 离子液体的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1.2.1.2 离子液体的特点 | 第13页 |
1.2.1.3 离子液体的分类 | 第13-14页 |
1.2.2 离子液体电沉积的优势 | 第14-15页 |
1.2.3 离子液体电沉积铝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1 可用于电沉积铝的离子液体 | 第15-16页 |
1.2.3.2 AlCl_3-EMIC离子液体电沉积铝 | 第16-17页 |
1.2.3.3 AlCl_3-EMIC电沉积铝机理 | 第17页 |
1.2.3.4 AlCl_3-EMIC离子液体电沉积铝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 离子液体电沉积铝制备阻氚涂层 | 第18-19页 |
1.4 管道内壁电沉积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4.1 管道内壁电沉积技术难点 | 第19页 |
1.4.2 管道内壁的电沉积工程化现状 | 第19-22页 |
1.4.3 管道内壁的电沉积影响因素 | 第22页 |
1.4.4 离子液体电沉积工程化现状 | 第22-23页 |
1.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 管道内壁镀铝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2.2.1 阳极材料前处理 | 第24页 |
2.2.2 阴极材料前处理 | 第24-25页 |
2.2.2.1 铜管前处理 | 第25页 |
2.2.2.2 不锈钢管前处理 | 第25页 |
2.2.3 镀液的前处理 | 第25页 |
2.2.4 管道内壁离子液体镀铝 | 第25页 |
2.3 镀层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2.3.1 截面形貌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2.3.1.1 金相观察 | 第25-26页 |
2.3.1.2 电镜形貌观察及能谱检测 | 第26页 |
2.3.2 镀层厚度均匀性检测 | 第26页 |
2.3.3 镀层结合力检测 | 第26页 |
2.4 相关设计软件介绍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管道内壁离子液体镀覆设备设计与研制 | 第28-52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管道内壁镀铝设备的设计要求 | 第28页 |
3.3 镀铝设备的主要结构 | 第28-37页 |
3.3.1 镀液的供给及循环 | 第29页 |
3.3.2 接头盒 | 第29-34页 |
3.3.3 装配次序 | 第34-35页 |
3.3.4 储液容器的结构确定 | 第35-37页 |
3.4 循环泵及电源 | 第37-41页 |
3.4.1 循环泵及附件 | 第37-41页 |
3.4.1.1 类型的确定 | 第37-38页 |
3.4.1.2 规格的确定 | 第38-39页 |
3.4.1.3 泵管及三通的确定 | 第39-41页 |
3.4.2 电源确定 | 第41页 |
3.4.3 电流导入方式确定 | 第41页 |
3.5 阳极规格确定 | 第41-44页 |
3.5.1 铝丝直径与可通过的最大电流计算 | 第41-42页 |
3.5.2 铝丝挠度计算 | 第42-44页 |
3.5.2.1 铝丝直径的确定 | 第43-44页 |
3.5.2.2 阴阳极配合尺寸 | 第44页 |
3.6 设备调试及可行性确认 | 第44-49页 |
3.6.1 最低转速的确定 | 第44-45页 |
3.6.2 铜管内壁镀镍试验 | 第45-49页 |
3.6.2.1 试验前准备 | 第45-46页 |
3.6.2.2 管道内壁镀镍 | 第46页 |
3.6.2.3 镀覆结果 | 第46-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四章 铜管内壁离子液体镀铝 | 第52-66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铜管内壁离子液体镀铝工艺流程 | 第52-54页 |
4.2.1 氩气环境的建立 | 第52-53页 |
4.2.2 铜管内壁离子液体镀铝准备 | 第53页 |
4.2.3 镀液回收及清洗处理 | 第53-54页 |
4.3 影响镀覆的因素及改进方案 | 第54-60页 |
4.3.1 铜管内壁镀覆结果及原因分析 | 第54-58页 |
4.3.1.1 铜基底前处理及镀液失效的干扰 | 第55页 |
4.3.1.2 阴、阳极距离过近/接触的干扰 | 第55-57页 |
4.3.1.3 铝丝不均匀溶解的干扰 | 第57页 |
4.3.1.4 阳极接头材质的干扰 | 第57-58页 |
4.3.2 采用玻璃接头的铜管内壁镀铝 | 第58-60页 |
4.3.2.1 玻璃四通接头 | 第58-59页 |
4.3.2.2 铜管内壁镀铝试验 | 第59-60页 |
4.4 铜管内壁铝镀层厚度均匀性 | 第60-64页 |
4.4.1 镀层的外观及形貌 | 第60-62页 |
4.4.2 厚度均匀性检测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316L不锈钢管内壁离子液体镀铝 | 第66-84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不锈钢管前处理对内壁镀铝的影响 | 第66-72页 |
5.2.1 不锈钢活化处理对内壁镀铝的影响 | 第66-69页 |
5.2.1.1 活化电流密度对316L基体镀铝影响 | 第66-69页 |
5.2.1.2 活化处理对不锈钢管内壁镀铝的影响 | 第69页 |
5.2.2 喷砂对不锈钢管内壁镀铝的影响 | 第69-70页 |
5.2.3 毛刺及台阶对不锈钢管内壁镀铝的影响 | 第70-72页 |
5.3 储液容器中镀液的前处理 | 第72-75页 |
5.3.1 镀液中的气泡去除 | 第72-75页 |
5.3.2 镀液温度的提高 | 第75页 |
5.4 不锈钢内壁镀铝工艺的探究 | 第75-77页 |
5.4.1 镀液流速与槽压的关系 | 第75-76页 |
5.4.2 铝丝直径与最大电流密度 | 第76-77页 |
5.5 500mm不锈钢内壁镀铝及其镀层厚度均匀性 | 第77-8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个人简历 | 第94-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