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问责立法的完善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行政问责制的界说 | 第9-16页 |
一、行政问责制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行政问责制的构成要素 | 第10-12页 |
(一) 行政问责的主体 | 第10-11页 |
(二) 行政问责的客体 | 第11页 |
(三) 行政问责的范围 | 第11页 |
(四) 行政问责的程序 | 第11-12页 |
(五) 行政问责的后果 | 第12页 |
三、行政问责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一)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2-13页 |
(二) 权力制约理论 | 第13-14页 |
(三) 责任政府理论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我国行政问责立法的现状分析 | 第16-23页 |
一、行政问责立法的历史发展 | 第16-18页 |
(一) 中央层面的探索 | 第16-17页 |
(二) 地方层面的探索 | 第17-18页 |
二、行政问责立法的缺陷 | 第18-23页 |
(一) 立法体系上的缺陷 | 第18页 |
(二) 立法内容上的缺陷 | 第18-23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立法的思路 | 第23-34页 |
一、明确行政问责的基本原则 | 第23-25页 |
(一) 权责一致原则 | 第23页 |
(二) 依法问责原则 | 第23页 |
(三) 责罚相当原则 | 第23-24页 |
(四) 责任自负原则 | 第24-25页 |
二、完善行政问责立法的基本内容 | 第25-34页 |
(一) 规范问责主体及其权限 | 第25-27页 |
(二) 明确问责对象及责任划分 | 第27-28页 |
(三) 合理规定行政问责范围 | 第28-29页 |
(四) 完善行政问责程序 | 第29-32页 |
(五) 规范问责结果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一、著作类 | 第35页 |
二、论文类 | 第35-37页 |
三、其他文件 | 第37-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