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婚姻状况变动与房价波动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房价波动与住房资产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3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5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婚姻状况与住房资产的基本概况 | 第17-31页 |
2.1 我国婚姻状况的基本情况描述 | 第17-24页 |
2.1.1 我国婚姻状况的基本概况 | 第17-18页 |
2.1.2 我国婚姻状况的现状 | 第18-24页 |
2.2 我国住房资产的基本情况描述 | 第24-29页 |
2.2.1 我国家庭住房资产概况 | 第24-25页 |
2.2.2 我国住房资产现状 | 第25-27页 |
2.2.3 住房资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2.3 婚姻状况变动对住房资产冲击效应的影响问题 | 第29-31页 |
2.3.1 未婚到结婚婚姻状况变动对住房资产分析 | 第29页 |
2.3.2 结婚到离婚婚姻状况变动对住房资产分析 | 第29-31页 |
第3章 婚姻状况变动对住婚姻房资产冲击效应的理论基础与传导机制 | 第31-39页 |
3.1 市场需求相关理论 | 第31-33页 |
3.1.1 需求与需求弹性 | 第31页 |
3.1.2 刚性需求 | 第31-32页 |
3.1.3 住房市场刚性需求分析 | 第32-33页 |
3.2 价格均衡理论 | 第33-36页 |
3.2.1 均衡理论内容 | 第33-34页 |
3.2.2 价格均衡理论的应用 | 第34-36页 |
3.3 婚姻状况变动对住房资产冲击效应的传导机制 | 第36-39页 |
3.3.1 财富效应渠道 | 第36-37页 |
3.3.2 房地产政策渠道 | 第37-38页 |
3.3.3 离婚财产分割渠道 | 第38-39页 |
第4章 变量选取、研究方法及模型设定 | 第39-45页 |
4.1 变量的选取及描述性分析 | 第39-41页 |
4.2 研究假说 | 第41-42页 |
4.3 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研究 | 第42-44页 |
4.3.1 倾向得分匹配法的简介 | 第42页 |
4.3.2 倾向得分估计 | 第42-43页 |
4.3.3 匹配方法 | 第43-44页 |
4.4 OLS模型设定 | 第44-45页 |
第5章 婚姻状况变动对住房资产冲击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5-56页 |
5.1 PSM分析未婚到结婚对住房资产的影响 | 第45-49页 |
5.1.1 总体样本住房资产平均处理效应评估 | 第45-46页 |
5.1.2 检测共同支撑假设(Common Support) | 第46-47页 |
5.1.3 匹配质量检验 | 第47-49页 |
5.2 PSM分析结婚到离婚对住房资产影响 | 第49-53页 |
5.2.1 总体样本住房资产平均处理效应评估 | 第49-50页 |
5.2.2 检测共同支撑假设(Common Support) | 第50-51页 |
5.2.3 匹配质量检验 | 第51-53页 |
5.3 OLS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6页 |
6.2 主要政策建议 | 第56-59页 |
6.2.1 适当修订婚姻法,完善协议离婚制度 | 第56-57页 |
6.2.2 加强住房二级市场建设,发展住房金融结构 | 第57页 |
6.2.3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