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6页 |
1.1 叶片衰老的进程和生理生化变化 | 第15-16页 |
1.1.1 叶片衰老的进程 | 第15页 |
1.1.2 叶片衰老生理生化变化 | 第15-16页 |
1.2 叶片衰老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6-19页 |
1.2.1 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 | 第16-17页 |
1.2.2 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 | 第17-18页 |
1.2.3 蛋白质合成及降解相关基因 | 第18页 |
1.2.4 激素途径相关基因 | 第18页 |
1.2.5 其他途径相关基因 | 第18-19页 |
1.3 氮代谢与叶片衰老 | 第19-22页 |
1.3.1 氮代谢与叶片衰老 | 第19页 |
1.3.2 谷氨酰胺合酶/谷氨酸合酶循环 | 第19-20页 |
1.3.3 植物中的谷氨酸合酶 | 第20-21页 |
1.3.4 水稻中谷氨酸合酶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4 磷脂酰丝氨酸及其合成酶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水稻早衰突变体es7基因的图位克隆与功能研究 | 第26-4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5页 |
2.2.1 水稻种植条件 | 第26页 |
2.2.2 DNA提取 | 第26页 |
2.2.3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2.2.4 CAT, T-AOC, GS活性测定 | 第27页 |
2.2.5 H_2O_2, NO_2~-含量测定 | 第27页 |
2.2.6 GOGAT活性测定 | 第27页 |
2.2.7 GDH活性测定 | 第27页 |
2.2.8 候选基因分析 | 第27-28页 |
2.2.9 总RNA提取 | 第28-29页 |
2.2.10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第29-30页 |
2.2.11 荧光定量PCR | 第30-31页 |
2.2.12 互补载体构建 | 第31-32页 |
2.2.13 大肠杆菌转化 | 第32页 |
2.2.14 水稻遗传转化 | 第32页 |
2.2.15 CRISPR/Cas9载体构建 | 第32-33页 |
2.2.16 OsES7-pro::GUS载体构建 | 第33页 |
2.2.17 GUS染色 | 第33页 |
2.2.18 p35S::ES7-GFP载体构建 | 第33页 |
2.2.19 水稻原生质体的制备和瞬时表达 | 第33-34页 |
2.2.20 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2.2.21 酵母双杂交筛选 | 第3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2.3.1 es7突变体表型分析 | 第35页 |
2.3.2 es7突变体生理指标检测 | 第35-36页 |
2.3.3 衰老相关基因表达量检测 | 第36-37页 |
2.3.4 候选基因确定 | 第37页 |
2.3.5 ES7的基因克隆和功能验证 | 第37-40页 |
2.3.6 ES7在绿色组织中表达 | 第40-41页 |
2.3.7 ES7定位于叶绿体 | 第41-42页 |
2.3.8 ES7参与氮代谢 | 第42-44页 |
2.3.9 ES7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 第44-45页 |
2.3.10 es7突变体在高CO_2条件下可以正常生长 | 第45-46页 |
2.3.11 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 | 第46页 |
2.4 讨论 | 第46-48页 |
2.4.1 ES7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 第46页 |
2.4.2 ES7参与氮代谢和氨基酸的代谢 | 第46-47页 |
2.4.3 ES7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 第47页 |
2.4.4 es7也是一个光呼吸突变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水稻早衰突变体pls5基因的图位克隆与功能研究 | 第48-8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8-62页 |
3.2.1 农艺性状调查 | 第48页 |
3.2.2 定位群体构建 | 第48页 |
3.2.3 遗传分析 | 第48页 |
3.2.4 光合速率测定 | 第48页 |
3.2.5 CAT, T-AOC活性和H_2O_2含量测定 | 第48-49页 |
3.2.6 MDA含量测定 | 第49页 |
3.2.7 POD测定 | 第49页 |
3.2.8 GSH-PX测定 | 第49页 |
3.2.9 组织化学分析 | 第49页 |
3.2.10 叶片透射电镜观察 | 第49-50页 |
3.2.11 TUNEL实验 | 第50页 |
3.2.1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0-51页 |
3.2.13 基因定位 | 第51页 |
3.2.14 候选基因分析 | 第51-52页 |
3.2.15 RNA提取和荧光定量PCR | 第52-53页 |
3.2.16 互补载体构建 | 第53-54页 |
3.2.17 artificial microRNA(amiRNA)载体构建 | 第54-55页 |
3.2.18 p35S::PLS5-GFP载体构建 | 第55页 |
3.2.19 水稻原生质体的制备和瞬时表达 | 第55页 |
3.2.20 高温诱导衰老 | 第55页 |
3.2.21 水稻叶片总蛋白提取 | 第55-56页 |
3.2.22 Western blot | 第56页 |
3.2.23 均一化膜蛋白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 | 第56-60页 |
3.2.24 膜蛋白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 | 第60-6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62-79页 |
3.3.1 pls5突变体表型分析 | 第62-64页 |
3.3.2 叶绿素和光合指标测定 | 第64页 |
3.3.3 农艺性状考察 | 第64-65页 |
3.3.4 衰老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 第65-67页 |
3.3.5 pls5突变体叶绿体降解加速 | 第67-68页 |
3.3.6 pls5突变体细胞衰老、凋亡加速 | 第68页 |
3.3.7 pls5的遗传分析 | 第68-69页 |
3.3.8 基因定位 | 第69页 |
3.3.9 候选基因分析 | 第69-70页 |
3.3.10 PLS5基因克隆和功能验证 | 第70-71页 |
3.3.11 PLS5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1-73页 |
3.3.12 PLS5在水稻中组成型表达 | 第73页 |
3.3.13 PLS5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核膜 | 第73-74页 |
3.3.14 PLS5在突变体中表达下调 | 第74-75页 |
3.3.15 PLS5突变可使水稻叶片加速衰老 | 第75-76页 |
3.3.16 高温环境加速pls5衰老 | 第76-77页 |
3.3.17 膜蛋白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 | 第77-79页 |
3.4 讨论 | 第79-81页 |
3.4.1 PLS5对于细胞的正常生长起重要作用 | 第79页 |
3.4.2 PLS5突变可加速水稻衰老 | 第79-80页 |
3.4.3 PLS5间接影响水稻产量 | 第80-81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81-82页 |
4.1 ES7参与氮代谢,影响衰老 | 第81页 |
4.2 PLS5突变促进细胞死亡,加速衰老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作者简介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