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前言 | 第11-14页 |
1.1 选题的依据 | 第11-13页 |
1.1.1 篮球专项体能对比赛致胜具有重要影响 | 第11-12页 |
1.1.2 专项体能选材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不可忽视的必要成分 | 第12-13页 |
1.1.3 当前背景下需要对我国篮球运动员选材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 第13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1.1 有关运动员选材的主要研究 | 第14-15页 |
2.1.2 有关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的主要研究 | 第15-16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8-1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3.2.2 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3.2.3 现场测试法 | 第18页 |
3.2.4 逻辑分析法 | 第18-19页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19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19-41页 |
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4.1.1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 | 第19页 |
4.1.2 专项体能 | 第19-20页 |
4.2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选材基本理论 | 第20-23页 |
4.2.1 篮球运动项目特征 | 第20页 |
4.2.2 篮球运动项目体能特征 | 第20-21页 |
4.2.3 篮球专项体能与技、战术的关系 | 第21-22页 |
4.2.4 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组成要素 | 第22-23页 |
4.3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选材指标构建原则与评价流程 | 第23-26页 |
4.3.1 科学性原则 | 第23-24页 |
4.3.2 多因素综合分析原则 | 第24页 |
4.3.3 多方法综合应用原则 | 第24页 |
4.3.4 经济、可行性原则 | 第24-25页 |
4.3.5 选材与专项化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 第25-26页 |
4.4 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选材指标构成的要素 | 第26-29页 |
4.4.1 身体形态指标 | 第26页 |
4.4.2 生理机能指标 | 第26-27页 |
4.4.3 身体素质指标 | 第27-29页 |
4.5 不同年龄段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测试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 第29-33页 |
4.5.1 不同年龄段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构成差异 | 第29页 |
4.5.2 不同年龄段初始指标的构建 | 第29-31页 |
4.5.3 专家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1页 |
4.5.4 不同年龄段初始指标的专家筛选和优化统计 | 第31页 |
4.5.5(13-15岁)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选材测试指标 | 第31-32页 |
4.5.6(13-15岁)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选材测试指标权重 | 第32页 |
4.5.7(16-18岁)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选材测试指标 | 第32-33页 |
4.5.8(16-18岁)专项体能选材测试指标权重 | 第33页 |
4.6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选材评价指标 | 第33-38页 |
4.6.1 不同年龄段专项体能选材评价指标及标准 | 第34-35页 |
4.6.2 专项体能选材指标评价量化表的制定 | 第35-38页 |
4.7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的综合评价 | 第38-39页 |
4.7.1 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38-39页 |
4.8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选材指标测试方法 | 第39-41页 |
4.8.1(13-15岁)年龄段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选材指标测试方法 | 第39-40页 |
4.8.2(16-18岁)年龄段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选材指标测试方法 | 第40-4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1-43页 |
5.1 结论 | 第41-42页 |
5.2 建议 | 第42-43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附件 | 第47-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