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粮食安全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3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1-12页
        1.3.3 文献评述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页
        1.4.3 技术路线第13-15页
2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第15-19页
    2.1 基本概念第15-16页
        2.1.1 粮食安全第15页
        2.1.2 高标准基本农田第15页
        2.1.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第15-16页
    2.2 基础理论第16-19页
        2.2.1 土地报酬理论第16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页
        2.2.3 土地产权理论第16-17页
        2.2.4 规模经济理论第17页
        2.2.5 人地协调理论第17页
        2.2.6 五大发展理念第17-19页
3 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状第19-29页
    3.1 我国耕地利用概况第19-20页
    3.2 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状第20-22页
    3.3 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第22-25页
        3.3.1 经济效益第22-23页
        3.3.2 社会效益第23-24页
        3.3.3 生态效益第24-25页
    3.4 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问题及成因第25-29页
        3.4.1 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第25页
        3.4.2 投资分散,综合效益难以发挥第25页
        3.4.3 劳动力资源不足第25-26页
        3.4.4 田块细碎化,权属情况不清第26页
        3.4.5 建设周期长,后期管护不到位第26页
        3.4.6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第26-29页
4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第29-33页
    4.1 国内外粮食供求现状第29-30页
        4.1.1 全球粮食安全形式严峻第29页
        4.1.2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第29-30页
    4.2 中国的粮食安全受人瞩目第30页
        4.2.1 莱斯特·布朗的观点影响至今第30页
        4.2.2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第30页
    4.3 粮食安全的基础第30-32页
        4.3.1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第30-31页
        4.3.2 持续动摇的我国粮食安全基础第31-32页
    4.4 小结第32-33页
5 基于我国粮食安全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第33-36页
    5.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第33页
        5.1.1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第33页
        5.1.2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第33页
        5.1.3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第33页
        5.1.4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第33页
    5.2 粮食安全必须要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第33-36页
        5.2.1.以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为出发点第33-34页
        5.2.2.以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平台第34页
        5.2.3.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为手段第34-36页
6 建立与粮食安全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机制第36-42页
    6.1 健全投入机制第36页
    6.2 统一运作机制第36-38页
        6.2.1 建设目标第36-37页
        6.2.2 建设标准第37页
        6.2.3 建设内容第37-38页
    6.3 优化管护机制第38页
    6.4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第38-39页
    6.5 建立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第39-42页
        6.5.1 对农民的承包地进行确权第39-40页
        6.5.2 严格遵循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原则第40-41页
        6.5.3 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加强政府服务、监管职能第41-42页
7 结论与讨论第42-44页
    7.1 研究结论第42页
    7.2 讨论第42-44页
        7.2.1 取得的成果第42页
        7.2.2 展望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49页
个人简介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文化视角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
下一篇:初中物理小班化课堂教学实施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