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我国褐煤资源特点及利用 | 第12-13页 |
1.3 我国生物质能源概述 | 第13-17页 |
1.4 气化反应机理 | 第17-18页 |
1.5 煤与生物质共气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7 论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褐煤与生物质共气化的热重分析研究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原料和仪器及方法 | 第22-26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2-24页 |
2.2.2 实验仪器及方法 | 第24-26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2.3.1 褐煤与松木屑单独气化的热重分析研究 | 第26-29页 |
2.3.2 褐煤与松木屑共气化的热重分析研究 | 第29-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褐煤与生物质管式炉共气化实验研究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原料和装置及方法 | 第34-36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4页 |
3.2.2 实验装置 | 第34-35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46页 |
3.3.1 褐煤焦与松木屑焦单独气化特性研究 | 第36-41页 |
3.3.2 掺混比例对共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41-44页 |
3.3.3 气化温度对共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基于PRO/II软件研究褐煤与生物质共气化特性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PRO/II软件简介 | 第48-50页 |
4.2.1 化工过程模拟 | 第48-49页 |
4.2.2 PRO/II流程模拟软件 | 第49-50页 |
4.3 气化模型建立 | 第50-56页 |
4.3.1 定义样品的化学分子式 | 第50页 |
4.3.2 定义样品的生成焓 | 第50-52页 |
4.3.3 定义PRO/II中流程模块 | 第52-54页 |
4.3.4 用PRO/II软件建立共气化的流程图 | 第54-56页 |
4.4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4.4.1 压力对共气化产物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2 掺混比例对共气化产物的影响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