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问题提出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积极心理学 | 第10-12页 |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 第10-11页 |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 第11页 |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性格优势 | 第12-15页 |
·性格优势的内涵 | 第12-15页 |
·性格优势的测量 | 第15页 |
·父母教养方式 | 第15-17页 |
·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 | 第16页 |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 | 第16-17页 |
·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 第17-20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研究工具 | 第20页 |
·研究程序 | 第20-22页 |
·问卷整理 | 第20-21页 |
·施测过程 | 第21页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44页 |
·大学生性格优势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情况描述 | 第22-23页 |
·大学生性格优势的基本情况描述 | 第22-23页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情况描述 | 第23页 |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性格优势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 | 第23-26页 |
·性格优势的性别差异 | 第23-25页 |
·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 | 第25-26页 |
·不同家庭一般状况的大学生性格优势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 | 第26-31页 |
·性格优势 | 第26-29页 |
·父母教养方式 | 第29-31页 |
·性格优势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 第31-36页 |
·性格优势和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 第31-33页 |
·性格优势和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 第33-36页 |
·性格优势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 | 第36-44页 |
·父亲教养方式对性格优势的回归 | 第36-39页 |
·母亲教养方式对性格优势的回归 | 第39-44页 |
5 讨论 | 第44-52页 |
·大学生性格优势的特点 | 第44-45页 |
·大学生性格优势的基本状况 | 第44页 |
·大学生性格优势的性别差异 | 第44页 |
·大学生性格优势的生源地差异 | 第44-45页 |
·大学生性格优势在独生子女与否上的差异 | 第45页 |
·大学生性格优势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讨论 | 第45-49页 |
·性格优势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 | 第46-48页 |
·性格优势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系 | 第48-49页 |
·小结与建议 | 第49-50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0-52页 |
6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发表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