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工程地震论文

毕节市地震应急响应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1-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当前数据库中存在的不足第13-14页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1 技术路线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页
    1.4 论文的构架第15-18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第18-26页
    2.1 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第18-22页
        2.1.1 空间数据模型的发展第18-20页
        2.1.2 Geodatabase的体系结构第20-21页
        2.1.3 Geodatabase的存储类型第21-22页
    2.2 C第22页
    2.3 ArcEngine二次开发技术第22-26页
第三章 地震应急响应数据库总体设计第26-34页
    3.1 术语和定义第26页
    3.2 需求分析第26-29页
        3.2.1 数据需求第26-28页
        3.2.2 毕节市地震应急响应数据库建设软件需求分析第28页
        3.2.3 性能需求第28-29页
        3.2.4 安全保密需求第29页
    3.3 毕节市应急响应数据库总体构架第29-34页
        3.3.1 毕节市地震应急响应数据库总体架构第29-32页
        3.3.2 软件环境设计第32-33页
        3.3.3 功能设计第33-34页
第四章 地震应急响应空间数据库设计第34-54页
    4.1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原则第34页
        4.1.1 数据编码原则第34页
        4.1.2 空间数据编码原则第34页
        4.1.3 数据库格式的编写原则第34页
    4.2 数据分类说明第34-35页
    4.3 数据内容第35-36页
    4.4 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第36-39页
        4.4.1 数据的采集第36-37页
        4.4.2 空间数据的处理要求第37页
        4.4.3 空间数据的预处理第37-39页
    4.5 行政区划ID码的设计原则第39-40页
    4.6 空间数据库数据表结构第40-45页
    4.7 数据库建设实施步骤第45-47页
    4.8 空间数据库总体结构第47-48页
    4.9 空间元数据库设计第48-54页
        4.9.1 空间元数据总体框架结构第48-50页
        4.9.2 空间元数据概念模型第50-51页
        4.9.3 空间元数据逻辑模型第51-52页
        4.9.4 空间元数据物理模型第52-53页
        4.9.5 空间元数据表结构第53-54页
第五章 地震应急响应数据库演示及应用第54-70页
    5.1 基础数据管理第54-60页
    5.2 地震信息管理第60-61页
    5.3 地震知识库模块第61-62页
    5.4 地震辅助决策分析第62-65页
    5.5 地震峰值加速度功能第65-67页
        5.5.1 历史震源数据峰值加速度计算第65-66页
        5.5.2 断层数据峰值加速度计算第66-67页
    5.6 地震烈度模拟功能实现第67-70页
        5.6.1 历史震源数据地震烈度模拟分析第67-68页
        5.6.2 断层数据地震烈度模拟分析第68-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总结第70页
    6.2 下一步展望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附录第79-107页
    附录A1 空间数据库数据表结构第79-94页
    附录A2 空间元数据表结构第94-107页
    附录B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关系研究
下一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