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微课程研究现状第9-10页
        1.2.1 国外微课程研究现状第9页
        1.2.2 国内微课程研究现状第9-10页
        1.2.3 主要存在问题第10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第10-11页
        1.3.1 研究目标第10页
        1.3.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3 研究方法第11页
    1.4 研究意义第11页
    1.5 论文框架第11-13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3-15页
    2.1 微课程第13页
    2.2 理论基础第13-15页
        2.2.1 建构主义第13页
        2.2.2 人本主义第13-15页
第三章 初中物理微课程结构设计第15-26页
    3.1 微课程平台组织架构分析第15-19页
        3.1.1 可汗学院第15-17页
        3.1.2 TED-Ed第17-18页
        3.1.3 佛山微课第18页
        3.1.4 微课网第18-19页
    3.2 物理微课程资源内容分析第19-23页
    3.3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分类第23-24页
    3.4 初中物理微课程总体结构第24-26页
第四章 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第26-38页
    4.1 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理念及原则第26-27页
        4.1.1 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理念第26-27页
        4.1.2 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原则第27页
    4.2 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思路第27-29页
    4.3 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模式第29-32页
    4.4 初中物理微视频设计第32-34页
    4.5 初中物理微课程辅助资源设计第34-38页
        4.5.1 微讲义设计第34-35页
        4.5.2 任务单第35页
        4.5.3 练习题第35-36页
        4.5.4 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室第36-37页
        4.5.5 拓展资源第37-38页
第五章 初中物理微课程案例设计第38-46页
    5.1 摩擦力定义微课程分析第38-39页
    5.2 摩擦力定义微课程设计第39-45页
    5.3 摩擦力定义微课程评价第45-4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6-48页
    6.1 研究总结第46-47页
    6.2 研究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第50-55页
致谢第55-56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DN的多路径负载均衡算法及流表分配优化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属性分类的形式概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