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2 P2P网贷及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P2P网络信贷 | 第18-21页 |
2.1.1 概述 | 第18-19页 |
2.1.2 国际P2P网络借贷平台运作模式 | 第19-21页 |
2.2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25页 |
2.2.1 金融风险与管理 | 第21-22页 |
2.2.2 金融风险的种类 | 第22-23页 |
2.2.3 影响信用风险评估的因素 | 第23-24页 |
2.2.4 信息不对称与博弈论 | 第24-25页 |
3 P2P网贷平台的现状与风险分析 | 第25-39页 |
3.1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 第25-29页 |
3.1.1 国内P2P网络借贷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3.1.2 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类型 | 第27-28页 |
3.1.3 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特点 | 第28-29页 |
3.2 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6页 |
3.2.1 问题概述 | 第29-32页 |
3.2.2 P2P网络借贷平台本身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 | 第32-34页 |
3.2.3 P2P网络借贷监管方面的风险问题分析 | 第34-36页 |
3.3 存在风险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6-39页 |
4 P2P网贷平台的风险特征分析与风险的量化测评 | 第39-52页 |
4.1 基于博弈理论的风险特征分析 | 第39-45页 |
4.1.1 基本模型 | 第39-40页 |
4.1.2 模型构建 | 第40-43页 |
4.1.3 结论分析 | 第43-45页 |
4.2 P2P网贷平台的风险量化测评 | 第45-52页 |
4.2.1 风险测评的方法 | 第45页 |
4.2.2 指标的设计与数据的选取 | 第45-46页 |
4.2.3 风险测评的过程 | 第46-50页 |
4.2.4 实证的结论 | 第50-52页 |
5 P2P网贷平台的风险控制与发展建议 | 第52-63页 |
5.1 案例A网贷平台公司风险控制的策略建议 | 第52-58页 |
5.1.1 A网贷平台公司简介 | 第52-53页 |
5.1.2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 第53-57页 |
5.1.3 加强平台信息系统安全 | 第57页 |
5.1.4 提升管理水平,扩大品牌影响力 | 第57-58页 |
5.1.5 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规范平台担保 | 第58页 |
5.2 银监会824暂行办法之后网贷平台的未来 | 第58-63页 |
5.2.1 去担保 | 第59-61页 |
5.2.2 拆分P2P业务 | 第61页 |
5.2.3 根本解决之道,加速建设个人信用等级制度 | 第61-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