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再审制度的伦理审视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本文的思路、框架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一、本文的思路与框架 | 第12-13页 |
二、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行政审判制度及行政再审制度的伦理追求 | 第14-34页 |
第一节 审判及审判制度的含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审判制度的价值追求 | 第15-19页 |
一、追求公正,匡扶正义 | 第16-17页 |
二、追求司法中立,维护法院中立地位 | 第17-18页 |
三、惩恶扬善,维护司法权威 | 第18-19页 |
四、保证当事人获得及时裁判权 | 第19页 |
第三节 行政审判制度的含义及伦理追求 | 第19-25页 |
一、行政审判与行政审判制度的含义 | 第19-20页 |
二、行政审判制度的伦理追求 | 第20-25页 |
第四节 行政再审制度的内涵及其伦理价值 | 第25-34页 |
一、行政再审及行政再审制度的内涵 | 第25-28页 |
二、确立再审程序的司法意义及伦理价值 | 第28-34页 |
第三章 行政再审制度的特性—与民事再审制度相比较 | 第34-39页 |
第一节 行政再审制度与民事再审制度的共性 | 第34-37页 |
一、民事再审制度的产生及基本理念 | 第34-36页 |
二、行政再审制度对民事再审制度的承继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行政再审制度与民事再审制度的差异性 | 第37-39页 |
一、主体地位的差异 | 第37页 |
二、诉权的差异 | 第37-38页 |
三、行政再审制度的特有属性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我国现行行政再审制度的伦理反思及完善 | 第39-53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行政再审制度的现状及缺陷 | 第39-43页 |
一、我国现行行政再审制度的现状 | 第39-40页 |
二、我国现行行政再审制度的缺陷 | 第40-43页 |
第二节 完善行政再审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第43-46页 |
一、坚持守护正义这一最高价值理念的原则 | 第43-45页 |
二、维护司法独立与权威的原则 | 第45页 |
三、坚持纠错与救济相结合的原则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完善与行政再审制度衔接的相关制度 | 第46-48页 |
一、与有限“三审终审”制度的衔接 | 第46-47页 |
二、与行政复议制度的衔接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完善行政再审制度应明确相关的法律规定 | 第48-53页 |
一、明确提起诉讼的法定主体 | 第49-50页 |
二、明确行政再审提起的法定事由 | 第50-51页 |
三、明确行政再审之诉的法定期限和次数 | 第51页 |
四、完善行政再审之诉的案件管辖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