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双馈风电场送出线路差动保护的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低电压穿越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微机保护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 2 双馈风电机组建模 | 第15-30页 |
| 2.1 双馈风力发电机工作原理 | 第15-26页 |
| 2.1.1 传统风力机数学模型 | 第15页 |
| 2.1.2 双馈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15-18页 |
| 2.1.3 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第18-24页 |
| 2.1.4 Crowbar保护 | 第24-26页 |
| 2.2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实现 | 第26-29页 |
| 2.2.1 仿真软件的简单介绍 | 第26页 |
| 2.2.2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MATLAB模型 | 第26页 |
| 2.2.3 功率变换器的MATLAB模型 | 第26-29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短路电流特性分析 | 第30-38页 |
| 3.1 短路电流表达式 | 第30-34页 |
| 3.2 频偏特性 | 第34-36页 |
| 3.3 弱馈特性 | 第36-3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故障选相元件的影响与改进 | 第38-61页 |
| 4.1 对故障选相元件的影响分析 | 第38-44页 |
| 4.1.1 电流序分量选相元件 | 第38-40页 |
| 4.1.2 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元件 | 第40-44页 |
| 4.2 数学形态谱 | 第44-47页 |
| 4.2.1 数学形态学概述 | 第44页 |
| 4.2.2 多尺度形态学运算 | 第44-45页 |
| 4.2.3 形态谱的提取 | 第45-47页 |
| 4.3 基于形态谱的故障选相改进方法 | 第47-52页 |
| 4.3.1 相模变换 | 第48-50页 |
| 4.3.2 结构元素的选取 | 第50页 |
| 4.3.3 提取形态谱 | 第50-52页 |
| 4.4 仿真验证及结果 | 第52-59页 |
| 4.4.1 相模变换仿真结果 | 第52-55页 |
| 4.4.2 形态谱提取结果 | 第55-5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5 电流差动元件的影响与改进 | 第61-83页 |
| 5.1 线路差动保护原理与配置 | 第61-66页 |
| 5.1.1 稳态量差动原理 | 第61-62页 |
| 5.1.2 故障分量差动原理 | 第62-63页 |
| 5.1.3 对差动元件的影响 | 第63-66页 |
| 5.2 送出线路差动保护性能测试 | 第66-71页 |
| 5.2.1 仿真模型建立 | 第66页 |
| 5.2.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 5.3 基于ESPRIT技术的差动保护性能分析 | 第71-81页 |
| 5.3.1 常用工频分量提取算法 | 第71-73页 |
| 5.3.2 空间谱估计数学模型 | 第73-74页 |
| 5.3.3 ESPRIT算法原理 | 第74-76页 |
| 5.3.4 ESPRIT算法的信号辨识测试 | 第76-79页 |
| 5.3.5 基于MATLAB的差动保护性能仿真 | 第79-8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 6.1 总结 | 第83页 |
| 6.2 展望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