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分析 | 第17-23页 |
2.1 O2O模式电子商务 | 第17-19页 |
2.1.1 O2O模式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点 | 第17-18页 |
2.1.2 O2O模式与传统电子商务的异同 | 第18-19页 |
2.2 政府监管 | 第19-20页 |
2.2.1 政府监管的内涵 | 第19页 |
2.2.2 政府监管的职能 | 第19-20页 |
2.3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0-23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1页 |
2.3.2 不正当竞争行为理论 | 第21页 |
2.3.3 管制与放松管制理论 | 第21-23页 |
3 我国O2O模式电子商务政府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23-34页 |
3.1 O2O模式的政府监管现状 | 第23-27页 |
3.1.1 O2O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3.1.2 O2O模式的监管主体 | 第24-25页 |
3.1.3 O2O模式政府监管的对象 | 第25-26页 |
3.1.4 O2O模式政府监管的实践 | 第26-27页 |
3.2 O2O模式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基于对餐饮业的分析 | 第27-30页 |
3.2.1 监管范围不明确 | 第27页 |
3.2.2 监管方式落后 | 第27-28页 |
3.2.3 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 第28-29页 |
3.2.4 多头监管与监管盲区 | 第29页 |
3.2.5 监管对象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3.3 O2O模式电子商务政府监管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0-34页 |
3.3.1 O2O模式的特殊性 | 第30-31页 |
3.3.2 市场经济的"信息不对称" | 第31页 |
3.3.3 政府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不够 | 第31-32页 |
3.3.4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2-33页 |
3.3.5 管制和放松管制配合不到位 | 第33-34页 |
4 美国O2O模式电子商务政府监管的经验借鉴 | 第34-39页 |
4.1 美国O2O模式发展概况 | 第34-35页 |
4.1.1 美国O2O模式发展现状 | 第34页 |
4.1.2 影响O2O模式发展的政府因素 | 第34-35页 |
4.2 美国O2O模式政府监管的经验 | 第35-37页 |
4.2.1 Yelp——美国最大的点评网站的政府监管经验 | 第35-36页 |
4.2.2 Airbnb——与政府监管政策相左的教训 | 第36-37页 |
4.3 美国O2O模式政府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39页 |
4.3.1 完善立法是O2O模式监管的根本保障 | 第37页 |
4.3.2 基于国情确定监管力度和监管方式 | 第37-38页 |
4.3.3 培育非政府组织 | 第38-39页 |
5 加强我国O2O模式电子商务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39-43页 |
5.1 完善O2O模式监管的法律和制度 | 第39-40页 |
5.2 创新政府部门的监管方式 | 第40页 |
5.3 培养综合的监管人才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力量 | 第40-41页 |
5.4 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 | 第41-42页 |
5.5 鼓励O2O模式发展中的行业自律 | 第42-43页 |
6 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43-4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3页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