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一类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建模与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2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5页
        1.2.1 助行机器人的发展概述第14-18页
        1.2.2 控制器设计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3 同步控制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4 运动稳定性与控制研究现状第22-25页
    1.3 助行机器人系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第25-26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6-28页
2 助行机器人的总体方案设计第28-43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29-33页
        2.2.1 性能指标要求第29页
        2.2.2 总体方案第29-31页
        2.2.3 爬楼梯工作原理和上下楼过程第31-33页
    2.3 助行机器人参数设计第33-37页
        2.3.1 座位尺寸设计第33-34页
        2.3.2 核心机构尺寸设计第34-35页
        2.3.3 转向参数分析第35-37页
    2.4 助行机器人CAD模型第37-39页
    2.5 助行机器人驱动控制方案第39-42页
        2.5.1 传感器系统设计方案第39-40页
        2.5.2 驱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方案第40页
        2.5.3 驱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方案第40-42页
    2.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3 助行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第43-65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助行机器人运动学建模第43-49页
        3.2.1 运动学模型第43-47页
        3.2.2 运动学仿真第47-49页
    3.3 助行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第49-63页
        3.3.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第50-54页
        3.3.2 动力学模型第54-62页
        3.3.3 动力学仿真第62-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4 助行机器人关节轨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第65-84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单关节位置跟踪控制第65-75页
        4.2.1 问题描述第66页
        4.2.2 单关节轨迹跟踪高阶滑模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第66-68页
        4.2.3 仿真研究第68-75页
    4.3 多关节同步控制第75-82页
        4.3.1 问题描述第75-76页
        4.3.2 多关节高阶滑模同步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第76-78页
        4.3.3 仿真研究第78-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4页
5 助行机器人运动稳定性与控制方法研究第84-103页
    5.1 引言第84-85页
    5.2 助行机器人运动稳定性分析第85-93页
        5.2.1 稳定锥方法第85-86页
        5.2.2 干扰等价描述第86-89页
        5.2.3 倾翻角与稳定性指数第89-90页
        5.2.4 运动稳定性仿真第90-93页
    5.3 人体参数对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第93-96页
        5.3.1 身高体重变化对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第93-94页
        5.3.2 摆动角度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第94-95页
        5.3.3 摆动角速度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第95-96页
    5.4 运动稳定性控制第96-102页
        5.4.1 问题描述第96-98页
        5.4.2 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第98-100页
        5.4.3 仿真研究第100-102页
    5.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6 基于ADAMS的虚拟样机联合仿真第103-124页
    6.1 引言第103页
    6.2 助行机器人联合仿真平台的建立第103-109页
        6.2.1 联合仿真平台概述第103-105页
        6.2.2 仿真平台搭建第105-109页
    6.3 助行机器人联合仿真第109-123页
        6.3.1 运动学模型与动力学模型联合仿真第110-112页
        6.3.2 高阶滑模同步控制联合仿真第112-118页
        6.3.3 运动稳定性控制联合仿真第118-123页
    6.4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24-127页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24-125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25-126页
    7.3 研究展望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1页
附录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褐煤粉尘爆炸特性实验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面向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过程的知识集成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