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公共安全背景下的宿州市老城区街道步行空间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第16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论文新意第17-19页
        1.3.1 国外与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2 现状特征总结与论文新意第19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1页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界定第22-2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4页
        2.1.1 公共安全第22页
        2.1.2 街道步行空间第22页
        2.1.3 城市街面犯罪第22-23页
        2.1.4 监视力量第23-24页
    2.2 相关理论界定第24-26页
        2.2.1 CPTED理论第24-25页
        2.2.2 破窗理论第25页
        2.2.3 社会解组理论第25-26页
        2.2.4 日常活动理论第26页
        2.2.5 理性选择理论第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街道步行空间中的行人活动特征第27-36页
    3.1 街道步行空间的分类及基本特征第27-29页
        3.1.1 城市主要与次要道路两侧的步行空间第27-28页
        3.1.2 传统街区形式的步行空间第28-29页
        3.1.3 具有连接性质的步行空间第29页
    3.2 街道步行空间中的行人行为活动特征第29-35页
        3.2.1 活动内容与特征第29-31页
        3.2.2 不同层次心理需求与街道步行空间公共安全的关系第31-33页
        3.2.3 行人感知与街道步行空间公共安全的关系第33-35页
    3.3 满足市民需求对街道步行空间公共安全的重要意义第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街道步行空间中犯罪行为发生条件的相关分析第36-43页
    4.1 引起犯罪行为发生的条件第36-37页
    4.2 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社会环境因素第37-39页
        4.2.1 主体因素直接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第37-38页
        4.2.2 客观环境间接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第38-39页
    4.3 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物质空间环境因素第39-42页
        4.3.1 城市资源的总体分布第39-40页
        4.3.2 周边空间环境情况第40-41页
        4.3.3 城市精神层面的表达与展示第41-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宿州市老城区街道步行空间公共安全问题研究第43-59页
    5.1 研究范围与现状总体特征第43-46页
        5.1.1 研究范围具体社会环境与犯罪情况第43页
        5.1.2 老城区街道步行空间环境公共安全总体特征第43-46页
    5.2 宿州市老城区街道步行空间公共安全现状特征分析与问题归纳第46-58页
        5.2.1 城市主要与次要道路两侧的步行空间第46-49页
        5.2.2 传统街区形式的步行空间第49-52页
        5.2.3 具有连接性质的步行空间第52-54页
        5.2.4 老城区各类型街道步行空间出现的问题归纳第54-58页
    5.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提升宿州市老城区街道步行空间公共安全的策略与方法第59-79页
    6.1 提升宿州市老城区街道步行空间公共安全的改进方向第59-60页
        6.1.1 减少潜在犯罪分子接近的可能性第59页
        6.1.2 增加潜在犯罪分子行动的难度第59页
        6.1.3 增加犯罪分子完成犯罪行为后付出的代价第59-60页
    6.2 提升宿州市老城区街道步行空间公共安全的针对性策略第60-69页
        6.2.1 均衡行人数量与分布第61页
        6.2.2 优化行人的心理感知第61-65页
        6.2.3 增加自然监视力度第65-69页
        6.2.4 提升其他社会监视力量第69页
    6.3 提升宿州市老城区街道步行空间公共安全的可行性方法第69-78页
        6.3.1 增加街头公园数量,均衡空间环境质量第69-70页
        6.3.2 扩大行人视域范围,保证良好通达性第70-72页
        6.3.3 丰富空间趣味性,提升步行空间品质第72-74页
        6.3.4 保持空间良好秩序,完善设施建设第74-76页
        6.3.5 完善警务系统,丰富相关法律内容第76-78页
    6.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7.1 本课题研究成果总结第79-80页
    7.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附录第83-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慢活力”街区空间营造策略研究
下一篇:合肥市滨湖新区城市色彩建议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