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9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21-22页 |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1.5.1 国外相关研究和实践 | 第22页 |
1.5.2 国内相关研究和实践 | 第22-25页 |
1.6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城市色彩研究相关理论 | 第26-35页 |
2.1 色彩学理论 | 第26-27页 |
2.2 色彩地理学与色彩心理学 | 第27-29页 |
2.2.1 色彩地理学 | 第27-28页 |
2.2.2 色彩心理学 | 第28-29页 |
2.3 色彩模式与色度学 | 第29-32页 |
2.3.1 色彩模式 | 第29-30页 |
2.3.2 色度学 | 第30-32页 |
2.4 色彩的对比和调和 | 第32-34页 |
2.4.1 色彩对比 | 第32-33页 |
2.4.2 色彩调和 | 第33-34页 |
2.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滨湖新区色彩印象调查 | 第35-45页 |
3.1 调查内容 | 第35-36页 |
3.1.1 居民对城市色彩的满意度 | 第35页 |
3.1.2 居民的色彩选择倾向 | 第35-36页 |
3.1.3 居民的色彩感知 | 第36页 |
3.2 调查方法 | 第36-37页 |
3.2.1 问卷调查法 | 第36页 |
3.2.2 访谈法 | 第36-37页 |
3.3 问卷调查分析 | 第37-41页 |
3.3.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7页 |
3.3.2 问卷的内容 | 第37页 |
3.3.3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37-39页 |
3.3.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3.4 城市色彩认知地图分析 | 第41-44页 |
3.4.1 基于城市意象的色彩调查 | 第41页 |
3.4.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41页 |
3.4.3 认知地图的表达和分析 | 第41-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滨湖新区现状色彩抽象分析 | 第45-61页 |
4.1 分析内容和分析方法 | 第45-47页 |
4.1.1 分析内容 | 第45页 |
4.1.2 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4.1.3 城市色彩图像的转译 | 第46-47页 |
4.1.4 抽象图像的专家调查 | 第47页 |
4.2 滨湖新区城市色彩图像转译 | 第47-53页 |
4.2.1 抽象图像转译概述 | 第47-48页 |
4.2.2 抽象图像的特征分析 | 第48-52页 |
4.2.3 抽象图像各类型视量配比 | 第52-53页 |
4.3 抽象图像的调查分析 | 第53-60页 |
4.3.1 SD法的应用 | 第53-54页 |
4.3.2 城市色彩印象评价 | 第54-58页 |
4.3.3 评价结果与预估结果 | 第58-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滨湖新区现状色彩数据分析 | 第61-78页 |
5.1 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围 | 第61-62页 |
5.2 调查结果 | 第62-69页 |
5.2.1 概述 | 第62页 |
5.2.2 天空、水面、道路色彩调查结果 | 第62-63页 |
5.2.3 绿化色彩调查结果 | 第63-65页 |
5.2.4 铺地色彩调查结果 | 第65-66页 |
5.2.5 建筑色彩调查结果 | 第66-69页 |
5.3 色彩数据分析 | 第69-76页 |
5.3.1 数据的提取和处理 | 第69-71页 |
5.3.2 色相分布及调和关系 | 第71-72页 |
5.3.3 明度、彩度分布及调和关系 | 第72-74页 |
5.3.4 明度与彩度、色相与明度、色相与彩度的关系 | 第74-76页 |
5.4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第76页 |
5.4.1 滨湖新区色彩问题 | 第76页 |
5.4.2 建议 | 第76页 |
5.5 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城市色彩引导及改善策略 | 第78-89页 |
6.1 滨湖新区城市色彩引导要点和方向 | 第78-79页 |
6.1.1 色彩的选择 | 第78页 |
6.1.2 基于色彩感知的色彩施色面积 | 第78-79页 |
6.1.3 公共空间特色塑造 | 第79页 |
6.2 城市色彩引导原则 | 第79-81页 |
6.2.1 系统性 | 第79-80页 |
6.2.2 多样性 | 第80页 |
6.2.3 整体协调性 | 第80-81页 |
6.2.4 标志侧重性 | 第81页 |
6.3 城市色彩引导方法 | 第81-85页 |
6.3.1 系统性的整体色彩引导 | 第81-82页 |
6.3.2 基于平面形态的区域色彩引导 | 第82-84页 |
6.3.3 基于立面形态的边界色彩引导 | 第84-85页 |
6.4 城市色彩引导和改善的建议 | 第85-88页 |
6.4.1 具体建议实施方向与方法 | 第85-86页 |
6.4.2 引导和改善模拟 1 | 第86-87页 |
6.4.3 引导和改善模拟 2 | 第87页 |
6.4.4 引导和改善模拟 3 | 第87-88页 |
6.5 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89-91页 |
7.1 各章概要 | 第89页 |
7.2 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7.3 研究创新与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附录 1 | 第94-95页 |
附录 2 | 第95-100页 |
附录 3 | 第100-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