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图目录 | 第12-13页 |
表目录 | 第13-15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5-19页 |
·创业与创业指导 | 第15-17页 |
·变革背景下的创业活动 | 第17页 |
·女性创业者与创业能力 | 第17-18页 |
·研究问题 | 第18-19页 |
2 理论背景 | 第19-49页 |
·指导人计划研究 | 第19-27页 |
·指导人研究相关概念的内涵及界定 | 第19-21页 |
·指导策略的内涵 | 第21-24页 |
·指导策略的测量 | 第24-25页 |
·指导策略与被指导人绩效的关系 | 第25-27页 |
·创业指导策略研究 | 第27-31页 |
·创业学习的视角 | 第27-28页 |
·创业过程的视角 | 第28-30页 |
·社会网络的视角 | 第30-31页 |
·创业能力研究 | 第31-37页 |
·创业自我效能感 | 第32-33页 |
·创业能力 | 第33-36页 |
·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 | 第36-37页 |
·变革任务特征 | 第37-40页 |
·变革任务的风险创新性 | 第38页 |
·变革任务的文化多样性 | 第38页 |
·变革任务的动态整合性 | 第38-39页 |
·变革任务的外部互动性 | 第39页 |
·变革任务特征小结 | 第39-40页 |
·女性创业者相关研究 | 第40-45页 |
·女性创业者的定义 | 第40-41页 |
·女性创业者个体特征与女性创业能力 | 第41-42页 |
·对女性的指导策略研究 | 第42-43页 |
·女性创业绩效 | 第43-45页 |
·以往研究小结 | 第45-47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7-49页 |
3 本文的总体研究构思与框架 | 第49-51页 |
·本研究拟解决的理论问题 | 第49页 |
·本研究的理论构思框架与设计 | 第49-51页 |
4 创业指导策略构思开发研究 | 第51-71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51页 |
·理论推导和研究假设 | 第51-55页 |
·访谈研究 | 第55-60页 |
·访谈样本 | 第55-56页 |
·访谈设计与实施 | 第56-57页 |
·内容分析技术 | 第57-59页 |
·编码策略及其效度 | 第59-60页 |
·结果分析 | 第60-69页 |
·编码方案 | 第60-64页 |
·编码的信度检验 | 第64-65页 |
·编码的效度检验 | 第65-66页 |
·访谈材料内容归类结果 | 第66-68页 |
·编码结果 | 第68-69页 |
·研究小结 | 第69-71页 |
5 创业指导策略构思验证研究 | 第71-85页 |
·研究目的 | 第71页 |
·研究方法 | 第71页 |
·构思题项开发 | 第71-74页 |
·创业指导策略的探索性分析 | 第74-78页 |
·研究样本 | 第74-75页 |
·样本检验 | 第75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 第75-78页 |
·创业指导策略构思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78-82页 |
·样本 | 第78-79页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79-82页 |
·研究小结 | 第82-85页 |
6 变革背景下创业指导策略与女性创业能力、创业绩效关系研究 | 第85-105页 |
·研究目的 | 第85页 |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 第85-90页 |
·创业指导策略与女性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 第85-88页 |
·创业指导策略对女性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88-90页 |
·研究方法 | 第90-92页 |
·研究样本 | 第90-91页 |
·测量设计 | 第91-92页 |
·统计方法 | 第92页 |
·研究结果 | 第92-101页 |
·问卷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92-95页 |
·创业指导策略对创业能力影响机制研究 | 第95-96页 |
·变革任务特征的缓冲效应分析 | 第96-97页 |
·创业指导策略对女性创业绩效影响研究 | 第97-99页 |
·创业能力在创业指导策略与创业绩效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99-101页 |
·研究小结 | 第101-105页 |
7 总论 | 第105-1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6-110页 |
·创业指导策略的二阶八维度模型 | 第106-107页 |
·创业指导策略、女性创业能力、女性创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 第107-108页 |
·本文的最终构思模型及假设验证情况总结 | 第108-110页 |
·本文的理论进展 | 第110页 |
·本文的实践意义 | 第110-112页 |
·对创业者的指导意义 | 第110-111页 |
·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指导意义 | 第111-112页 |
·本文的局限和未来研究展望 | 第112-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附录一 | 第125-127页 |
附录二 | 第127-133页 |
附录三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