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1.3 相关理论支持 | 第11-13页 |
1.3.1 工业生态学 | 第11页 |
1.3.2 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理论 | 第11-12页 |
1.3.3 经济发展理论 | 第12-13页 |
1.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3页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5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九江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 | 第15-30页 |
2.1 我国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概述 | 第15-16页 |
2.2 九江市工业园区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16-20页 |
2.2.1 九江市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和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2.2.2 九江市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 第17-18页 |
2.2.3 九江市政府对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 | 第18-19页 |
2.2.4 九江市工业园区建设的困境 | 第19-20页 |
2.3 九江市工业园区建设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20-22页 |
2.3.1 促进九江市经济总量做大 | 第20页 |
2.3.2 推动九江市经济结构优化 | 第20-21页 |
2.3.3 提升九江市经济质量 | 第21页 |
2.3.4 带动九江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 第21-22页 |
2.4 政府在工业园区管理中角色定位不准确带来的问题 | 第22-26页 |
2.4.1 投资结构发展欠平衡 | 第23-24页 |
2.4.2 产业结构层级偏低 | 第24-25页 |
2.4.3 部分产业项目效益差 | 第25-26页 |
2.5 政府在工业园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6-30页 |
2.5.1 政府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出现政府失效 | 第26页 |
2.5.2 政府在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的控制权过大 | 第26-27页 |
2.5.3 政府对工业园区管理行为欠合理的制度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第3章 国内外部分政府对工业园区建设的行为及角色定位 | 第30-38页 |
3.1 国外政府对工业园区建设的政策及实践 | 第30-33页 |
3.1.1 美国查尔斯岬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实践 | 第30-31页 |
3.1.2 丹麦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实践 | 第31-32页 |
3.1.3 日本北九州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实践 | 第32-33页 |
3.2 国内部分城市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总结 | 第33-36页 |
3.2.1 新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实践 | 第33-34页 |
3.2.2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实践 | 第34-36页 |
3.3 国内外政府在工业园区建设中作用的启示 | 第36-38页 |
第4章 地方政府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38-50页 |
4.1 地方政府对工业园区建设的定位 | 第38-40页 |
4.1.1 工业园区发展机制 | 第38-39页 |
4.1.2 地方政府对工业园区建设的定位变迁 | 第39-40页 |
4.1.3 政府对现代工业园区建设目标的设计 | 第40页 |
4.2 地方政府应坚守在工业园区建设中的正确原则 | 第40-43页 |
4.2.1 政府宏观管理原则 | 第40-41页 |
4.2.2 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 | 第41页 |
4.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1-42页 |
4.2.4“两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原则 | 第42-43页 |
4.3 地方政府应明确工业园区建设中的职能定位 | 第43-47页 |
4.3.1 工业园区对政府政策供给提出新需求 | 第43-44页 |
4.3.2 创新工业园区发展新模式(工业园区建设的新特征和新内涵) | 第44-45页 |
4.3.3 政府应强化工业园区建设中区域政策导向 | 第45-46页 |
4.3.4 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第46-47页 |
4.4 地方政府应培育工业园区持续发的动力 | 第47-50页 |
4.4.1 注重园区人才队伍建设 | 第47-48页 |
4.4.2 加强园区生态环境保护 | 第48-5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