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工材料论文--导电材料及其制品论文--电力电缆论文

暂稳态电流作用下电缆温度分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0-11页
        1.2.1 NM理论第10页
        1.2.2 载流量计算的IEC标准第10页
        1.2.3 电缆温度场研究第10-11页
        1.2.4 综述第11页
    1.3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1 研究外护套、线芯等不同电缆层的温度与电缆载流量的关系第11页
        1.3.2 进行电缆暂、稳态温升试验,研究分析电缆载流量实测数据第11页
        1.3.3 研究电缆载流量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差异第11-12页
        1.3.4 研究优化电缆载流量、温度场计算方法第12页
    1.4 预期目标第12-14页
第2章 电缆温度测定平台的搭建第14-22页
    2.1 电缆温度测量方法第14-16页
    2.2 测温平台第16-18页
    2.3 实验设备第18-19页
        2.3.1 温度传感器第18页
        2.3.2 数据采集模板第18-19页
    2.4 取能电源第19页
    2.5 无线发射板块第19-20页
    2.6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3章 电缆测温硬件系统和实验第22-40页
    3.1 硬件电路关键器件的选择第22-33页
        3.1.1 单片机的选择第22-24页
        3.1.2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第24-29页
        3.1.3 Zigbee芯片的选择第29-33页
    3.2 温度采集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第33-35页
        3.2.1 温度采集电路的设计第33-34页
        3.2.2 无线发射电路的设计第34-35页
    3.3 实验平台第35-39页
        3.3.1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35-37页
        3.3.2 单段阶跃电流加载第37-38页
        3.3.3 分段阶跃电流加载第38-39页
        3.3.4 铜壳温升第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电缆温度场计算第40-54页
    4.1 电力电缆温度场与载流量的影响因素第40页
    4.2 ANSYS仿真软件第40-42页
    4.3 电缆温度场计算方法第42-43页
    4.4 稳态温度场计算第43-44页
    4.5 稳态温度计算模型第44-47页
        4.5.1 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第44页
        4.5.2 数学模型的传热学原理第44-45页
        4.5.3 ANSYS仿真模型第45页
        4.5.4 中间接头ANSYS校准模型第45-46页
        4.5.5 反算导体温度第46-47页
    4.6 暂态温度场计算第47-51页
        4.6.1 暂态热路模型第47-48页
        4.6.2 BP神经网络原理第48页
        4.6.3 导体暂态温度计算模型第48-51页
    4.7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个人简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滑模变结构控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