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黄刺玫果实黄酮类成分及其抗凝血活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黄刺玫及黄酮类化合物概述第13页
    1.2 黄刺玫和山刺玫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1 鞣质类化合物第13-14页
        1.2.2 黄酮类化合物第14-15页
        1.2.3 三萜类化合物第15-16页
        1.2.4 甾醇类化合物第16页
        1.2.5 其他类化合物第16页
    1.3 黄刺玫和山刺玫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1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第16-17页
        1.3.2 抗衰老、抗氧化作用第17页
        1.3.3 降血糖第17-18页
        1.3.4 抗肿瘤第18页
        1.3.5 保肝作用第18页
        1.3.6 毒性作用第18页
    1.4 凝血途径及其指标意义第18-20页
        1.4.1 凝血途径第18-19页
        1.4.2 凝血指标意义第19-20页
    1.5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黄刺玫果实化学成分研究第22-32页
    2.1 实验结果第22-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8页
        2.2.1 实验设计第23页
        2.2.2 材料和仪器第23-24页
        2.2.3 植物来源第24页
        2.2.4 化学成分预试第24-25页
        2.2.5 提取与分离第25-26页
        2.2.6 化合物理化数据第26-28页
    2.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28-31页
        2.3.1 黄酮类化合物第28-30页
        2.3.2 苯丙素类化合物第30-31页
    2.4 讨论第31-32页
第三章 黄刺玫黄酮类成分抗凝血活性研究第32-49页
    3.1 材料和仪器第32-33页
        3.1.1 仪器与设备第32页
        3.1.2 试剂与药品第32-33页
    3.2 主要试剂配制第33-34页
        3.2.1 培养基配制第33页
        3.2.2 PBS缓冲液配制第33页
        3.2.3 Tris缓冲液配制第33-34页
        3.2.4 纤维蛋白原溶液配制第34页
        3.2.5 凝血酶发色底物S 2238配制第34页
        3.2.6 凝血酶溶液配制第34页
        3.2.7 样品溶液配制第34页
        3.2.8 CaCl_2溶液配制第34页
        3.2.9 尿激酶溶液配制第34页
    3.3 实验方法第34-38页
        3.3.1 实验原理第34-35页
        3.3.2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第35-36页
        3.3.3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第36页
        3.3.4 凝血酶时间(TT)测定第36页
        3.3.5 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时间测定第36-37页
        3.3.6 凝血酶抑制活性实验第37页
        3.3.7 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实验第37-38页
        3.3.8 统计学处理第38页
    3.4 实验结果第38-46页
        3.4.1 Quercitrin、Helichrysoside对凝血酶原时间(PT)影响第38-39页
        3.4.2 Quercitrin、Helichrysoside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影响第39-41页
        3.4.3 Quercitrin, Helichrysoside对凝血酶时间(TT)影响第41-42页
        3.4.4 Quercitrin对凝血酶水解纤维蛋白原时间测定第42-43页
        3.4.5 Quercitrin对凝血酶抑制活性第43-45页
        3.4.6 Quercitrin和Helichrysoside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第45-46页
    3.5 讨论第46-49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49-52页
    4.1 总结第49-50页
        4.1.1 关于化学成分第49页
        4.1.2 关于生物活性第49-50页
    4.2 课题创新点第50页
    4.3 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附录第57-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0-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氰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下一篇:覆土厚度对矸石山复垦区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